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5分)二氧化氯( ClO2)是一种极易爆炸的强氧化性气体,在生产和使用时必须...

(15分)二氧化氯( ClO2)是一种极易爆炸的强氧化性气体,在生产和使用时必须尽量用“隋性”气体进行稀释,并尽可能防止震动和避光。因此,二氧化氯的制备方法一直是科学家长期寻求解决的问题,目前比较理想的方法是用稍潮湿的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时反应制得。已知,ClO2在常温下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熔点为一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某学生拟用图1所示装置模拟工业制取并收集ClO2.

满分5 manfen5.com

(1)A中反应产物有K2CO3、ClO2和CO2等,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装置必须添加温度控制装置,除酒精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2)B装置必须放在冰水浴中,其原因是          

(3)反应后在装置C中可得NaClO2溶液。已知(1)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3H2O,在温度高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温度高于60时NaClO2分解生成NaClO3和NaCl;NaClO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请补充从NaClO2溶液中制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

减压,55蒸发结晶;            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

(4)ClO2很不稳定,需随用随制,产物用水吸收得到ClO2溶液。为测定所得溶液中ClO2的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

步骤1:量取ClO2溶液10 mL,稀释成100 mL试样。

步骤2:量取V1 mL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调节试样的pH≤2.0,加入足量的晶体,摇匀,在暗处静置30 min。

步骤3: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c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 mL(已知I2+2S2O32- =2I- +S4O62-

若步骤2中未将锥形瓶“在暗处静置30min”,立即进行步骤3,则测定的结果可能(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上述步骤3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根据上述步骤可计算出原ClO2溶液的浓度为         g-L一1,(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1)2KClO3+H2C2O4K2CO3+CO2↑+2ClO2↑+H2O,温度计; (2)使ClO2充分冷凝,减少挥发; (3)②趁热过滤,③用38℃~60℃热水洗涤; (4)①偏小,②最后一滴滴入后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30s不变色;③. 【解析】 试题分析:(1)在烧瓶中有K2CO3、ClO2和CO2等,K2CO3与草酸发生反应产生ClO2,根据电子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H2C2O4K2CO3+CO2↑+2ClO2↑+H2O,A装置必须添加温度控制装置,除酒精灯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测定温度的温度计;(2)B装置必须放在冰水浴中,其原因是ClO2熔点为一59℃,沸点为11.0℃,降温可以使ClO2充分冷凝,减少挥发;(3) ①减压,55℃蒸发结晶;②由于NaClO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趁热过滤;③用38℃~60℃热水洗涤;④因为在温度高于60℃时NaClO2分解反应,因此要在温度低于60℃干燥;得到成品。(4) ①若步骤2中未将锥形瓶“在暗处静置30min”,立即进行步骤3,则会有部分ClO2发生分解反应而消耗,产生的I2少,则消耗的Na2S2O3溶液时也少,因此则测定的结果可能偏小;②ClO2有氧化性,会把KI氧化为I2,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当向该溶液中滴加Na2S2O3溶液时会发生反应:I2+2S2O32- =2I- +S4O62-,消耗I2,是溶液的蓝色逐渐变浅,当滴加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溶液变为无色,且30s不变色;就证明滴定达到终点。③根据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可得关系式:ClO2~5Na2S2O3,n(Na2S2O3)=c·V2×10-3mol,则在V1 mL稀释的溶液中含有ClO2的物质的量是n(ClO2)= c·V2/5×10-3mol,则x×= c·V2/5×10-3mol,x=。 考点:考查物质制取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反应条件的控制、物质的分离提纯、物质浓度的计算的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4分)工业上由焦炭或夭然气制氢气的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碳。为了除去氢气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将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发生反应:

CO(g)+H2O(g)满分5 manfen5.comCO2(g)+H2(g)   H=-41.0 kJ·mol-l    .

该反应在工业上被称为“一氧化碳变换”。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K ( 200 )      K ( 300 ) (填 “>”、“=”或“<”)。

(2)在773K时,一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平衡常数K=9,如反应开始时CO和H2O的浓度都是0.020·mol-l ,则在此反应条件下一氧化碳的转化率为       

(3)某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组成为:H2 40%、N2 20%、CO 30%、CO210%(均为体积分数)。现采用“一氧化碳变换”法,向上述原料气中加入水蒸气,以除去其中的CO。已知不同温度及反应物投料比(满分5 manfen5.com)下,变换后平衡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

CO的体积分数/%     投料比

温度/℃

满分5 manfen5.com=1

满分5 manfen5.com=3

满分5 manfen5.com=5

200

1.70

0.21

0.02

250

2.73

0.30

0.06

300

6.00

0.84

0.43

350

7.85

1.52

0.80

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到控制不同条件时CO的转化率的变化规律。能使CO的转化率升高,可改变的条件是                  

温度是一氧化碳变换工艺中最重要的工艺条件,实际生产过程中将温度控制在300左右,其原因是       

温度为300满分5 manfen5.com=1时,反应后的平衡混合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是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o

 

查看答案

(14分)汽车尾气中CO、NOx以及燃煤废气中的SO2都是大气污染物,对它们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氧化一还原法消除NOx的转化如下:

满分5 manfen5.com

反应I为NO +O3=NO2+O2,生成标准状况下11.2 L O2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反应中,当n( NO2):n[CO(NH2)2]=3:2时,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______

(2)使用“催化转化器”可以减少尾气中的CO和NOx,转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NOx →N2 +CO2(未配平),若x=1.5,则化学方程式中CO2和N2的化学计量数比为    

(3)吸收SO2和NO,获得Na2S2O4和NH4NO3产品的流程图如下(Ce为铈元素)。装置中,酸性条件下,NO被Ce4+氧化的产物主要是NO3、NO2,请写出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O3和NO2时的离子方程式    .

 学科网 版权所有满分5 manfen5.com

(4)装置的作用之一是用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使得Ce4+再生,再生时生成的Ce4+在电解槽的     (填“阳极”或“阴极”),同时在另一极生成S2O42一的电极反应式为     

(5)已知进入装置的溶液中,NO2的浓度为ag.L-1,要使1m3该溶液中的NO2完全转化为NH4NO3,至少需向装置中通人标准状况下的氧气        L(用含a代数式表示,结果保留整数)。

 

查看答案

已知:CH3OH(g) +3/2O2(g)=CO2(g)+2H2O(g)    H=-akJ·mol一1

CH4(g)+2O2(g)=CO2(g)+2H2O(g)  H=-bkJ·mol1

CH4(g)+2O2(g)=CO2(g)+2H2O(1)    H=-ckJ·mol1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上述热化学方程式可知b>c

B.甲烷的燃烧热为bkJ/mol

C2CH3OH(g)=2CH4(g) +O2(g)    H=2(b一a)KJ mol一1

D.当甲醇和甲烷物质的量之比为1:2时,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1)时,放出的热量为Q kJ,则该混合物中甲醇的物质的量为Q/(a+2b) mol

 

查看答案

已知25时,Mg( OH)2的溶度积常数Ksp=5.6 ×l0-12.取适量的MgCl2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烧碱溶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测得溶液的pH=13.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中的c (H+) =10-13 mol.L-1

B.所得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 -)= 10-13 mol.L-1

C.所得溶液中的c (Mg2+) =5.6×l0-10 mol.L-1

D.所加烧碱溶液的pH=13.0

 

查看答案

电动汽车具有绿色、环保等优点,镍氢电池(NiMH)是电动汽车的一种主要电池类型。NiMH中的M表示储氢金属或合金,电池中主要以KOH作电解液。该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总反应方程式是:Ni(OH)2+M=NiOOH+MH。下列有关镍氢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充电过程中OH离子从阳极向阴极迁移

B.充电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H2O+M+e=MH+OH,H2O中的H被M还原

C.电池放电过程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iOOH+H2O+e= Ni(OH)2+OH

D.电池放电过程中,负极附近的溶液pH增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