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都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 |
A. |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 | 产生无色气体 | 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
B. | 新制Fe(OH)2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 | 白色固体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 | 说明Fe(OH)2易被氧化成Fe(OH)3 |
C. | 在CuSO4溶液中加入KI溶液,再加入苯,振荡 | 上层呈紫红色,下层有白色沉淀生产 | 铜离子可以氧化碘离子,白色沉淀可能为CuI |
D. |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
已知A、B、C、D、E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C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由元素A、B组成的化合物一定含有18 mole-
B.化合物AE与DE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C.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元素C、D、E的单质
D.元素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溶于过量的氨水中
下图是一套电化学装置,对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A是原电池,装置B是电解池
B.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B中溶液pH增大
C.a口若消耗1 mol CH4,d口可产生4 mol气体
D.a口通入C2H6时的电极反应为C2H6—14e-+18OH-=2+1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时,Kw=10-12,此温度下pH=6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B.25℃时,0.1 mol/L的NaHSO3溶液pH=4,说明在水溶液中只存在电离平衡
C.NH4Cl、CH3COONa、NaHCO3、NaHSO4溶于水,对水的电离都有促进作用
D.25℃时,10 mL0.1 mol/LCH3COOH溶液与5 mL0.1 mol/LNa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有2c(Na+)=c(CH3COO-)+c(CH3COOH)
下列各选项陈述I和陈述II均正确且二者有因果关系的是
| 陈述I | 陈述II |
A | NaHCO3为强碱弱酸盐,只存在水解平衡 | NaHCO3 -溶液显碱性 |
B | HCl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O2 | 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
C | Cl2使润湿的有色布条褪色,而干燥的布条不褪色 | 次氯酸的氧化性比氯气的强 |
D | 常温下铁、铜均不溶于浓硫酸 | 常温下铁、铜与浓硫酸均不反应 |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5℃时,pH=13的1L Ba(OH)2溶液中含有OH-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1.12 L NO与1.12 L O2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2NA
C.常温下,4.6g乙醇含有C-H键总数为0.6 NA
D.常温下,1 L 0.1 mol·L-1的NH4NO3溶液中氧原子数为0.3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