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Na2O2与足量H2O反应,共生成0.2molO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8NA
B.25℃,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C.1mol甲基(-14C1H3)所含的中子数和电子数分别为8NA、9NA
D.含4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一定能产生NA个Cl2气体分子
Cl2、HCl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分析产物溶液中除大量OH−外,还有Cl−、ClO−、ClO3−,并知这三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比为9:2:1。试问原混合气体中Cl2与HCl体积比为
A.5:2 B.3:1 C.2:5 D.1:1
同一短周期的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单质的化学活泼性:W<X<Y<Z
B.元素的最高化合价:W<X<Y<Z
C.单质的氧化能力:W<X<Y<Z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W<X<Y<Z
有机物A可发生如下转化(方框内物质均为有机物,部分无机产物已略去):
已知:(R、R'可表示烃基或官能团)
请回答:
(1)F蒸气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31倍,且分子中无甲基。已知1 mol F与足量钠作用产生H2 22.4 L(标准状况),则F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G与F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4,则G的性质是________(填字母)。
a.可与银氨溶液反应 b.可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c.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1 mol G可与2 mol新制Cu(OH)2发生反应
(3)D能与NaHCO3反应,且两分子D可以反应得到含有六元环的酯类化合物,E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D→E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的同分异构体较多,写出一种不含甲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5)A转化为B和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烃分子H的碳原子数小于10,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组峰, 在相同条件下也可发生类似B → C的反应并只生成一种有机物I,I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
工业中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另含有Fe2O3和SiO2)为原料冶炼铝过程如下图所示。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进行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__、________。
(2)操作II中生成不溶物C的离子方程式是 。
(3)氧化铝的熔点高达2050℃,工业上为降低能耗,在铝的电解冶炼时,采取的措施是 。
(4)电解冶炼铝时,阳极和阴极以碳素材料制成,电解过程中,阳极材料需定期进行更换,原因是 。
(5)为了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实际工业生产中常将上述反应中的相关物质循环利用。其部分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上述转化中未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②写出过程③的化学方程式: 。
(6)科学研究表明,人体过量吸入铝元素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请你结合实际提出两条杜绝铝元素过量吸入的措施:____________。
Ⅰ.甲学生对Cl2与FeCl2和KSCN混合溶液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向A中通入氯气至过量,观察A中,发现溶液先呈红色,然后变为黄色。
(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为了探究A中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的原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________ .
(3)资料显示:SCN -的电子式为 .甲同学猜想SCN― 可能被Cl2氧化了,他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证明SCN― 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
②甲同学通过实验证明了SCN― 中氮元素转化为NO3― ,已知SCN― 中碳元素没有被氧化,若SCN― 与Cl2反应生成1mol C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Ⅱ.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现场有700吨左右氰化钠,氰化钠剧毒。有少量因爆炸冲击发生泄漏。这些泄露的氰化钠可通过喷洒氧化剂双氧水的方式来处理,以减轻污染。
(1) 写出NaCN的电子式__________,偏碱性条件下,氰化钠溶液的CN― 被双氧水氧化为HCO3― ,同时放出NH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
(2)Cu2+可作为双氧水氧化CN― 中的催化剂。某兴趣小组要探究Cu2+对双氧水氧化CN― 是否起催化作用,请你完成下实验方案。填写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己知:CN― 浓度可用离子色谱仪测定)
步骤:分别取等体积、等浓度的含氰废水于甲、乙两支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象与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