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溶液中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在加入铝粉能产生氢气的溶液中:NH4+、Fe2+、SO42-、NO3-
B.室温下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c(H+)=1×10-14mol/L的溶液中:Ba2+、NO3-、K+、ClO-
C.能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K+、AlO2-、CO32-
D.在c(HCO3-)=0.1 mol·L-1的溶液中:NH4+、AlO2-、Cl-、NO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水中加少量的Na2CO3粉末,可提高溶液中HC1O的浓度
B.金属单质都具有一定的还原性,金属阳离子都只有氧化性
C.氯气泄漏,自救方法是用湿毛巾或蘸有纯碱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并向地势高的地方撤离
D.大气中的N2可作为制硝酸的原料
我国废水三级排放标准规定: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不得超过1.00mg/L。实验室可用一定浓度的溴水测定某废水中苯酚的含量,其原理如下:
(1)请完成相应的实验步骤:
步骤1:准确量取25.00mL待测废水于250mL锥形瓶中。
步骤2:将5.0 mL 0.01mol/L溴水迅速加入到锥形瓶中,塞紧瓶塞,振荡。
步骤3:打开瓶塞,向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的0.1mol/L KI溶液,振荡。
步骤4: ,再用0.01 mol/L 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Na2S2O3溶液8.50 mL。(反应原理:I2 + 2Na2S2O3 = 2NaI + Na2S4O6)
(2)该废水中苯酚的含量为 mg/L。
(3)步骤2塞紧瓶塞的原因是 。
(4)步骤3若振荡时间过长,则测得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步骤4中若滴定至终点时滴定管尖嘴处出现气泡,而滴定前无气泡,会使测得的废水中苯酚的含量 。
某小组同学为比较酸性条件下ClO-、S、Fe3+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如下(每步操作进行前均通一段时间N2,排出装置内原有气体。):
1、打开活塞c,向装置B滴加次氯酸钠溶液,溶液立即变为黄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装置B中液面上方出现黄绿色气体时,立即关闭活塞c。
2、用注射器取出少量装置B中的溶液,滴加几滴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
3、打开活塞b,向装置A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后,关闭活塞b,观察到装置B中溶液变浑浊。
4、一段时间后,用注射器取出少量装置B中的上层清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添加药品前需进行的操作是 。
(2) 步骤1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
(3)步骤3中导致浑浊的物质是 。
(4) 步骤4是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甲同学认为后续操作应是滴加酸性KMnO4溶液,但乙同学认为该方法不妥,原因是 ;合理的操作及实验现象应该是 。
(5)分析实验现象,可得出该实验的结论是 。
有A、B、C、D、E、F六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单质分子内不含中子,B的某种同素异形体可以用于制作铅笔芯,C是形成氧化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D2—与E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F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相等。
(1)A单质的结构式 ;E2+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2)C、D、E、F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用离子符号表示) 。
(3)由A和C两种元素可形成多种分子,其中有一种A、C原子个数比为3:1的分子,其电子式为 ;另一种分子中其原子个数比为2:1,已知在101kPa时,32.0g该液态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其中一种生成物为C元素形成的单质,放出热量624kJ (25℃时),写出该热化学方程式 。
(4)某抗酸药物只含A、B、D、E、F五种元素,取一定量该抗酸药进行如下实验:
过量试剂a是 ;通过计算可知该抗酸药的化学式为 。
I.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如下:Al + NaNO3 + H2O→Al(OH)3 + N2↑+ NaAlO2
(1)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氧化产物是 。
(2)若反应过程中转移10mol 电子,则生成标准状况下N2的体积为 L。
(3)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Al + NaNO3 + H2O — Al(OH)3 + N2↑+ NaAlO2
II.已知食盐固体和SO3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生成等体积气体A(黄绿色)和漂白性气体B及硫酸钠。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上述反应产生的A和B的混合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不褪色。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上述反应产生的A和B的混合气体先通过足量C溶液,再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C溶液可能是 (填序号)。
① 饱和食盐水 ② 饱和NaHSO3溶液 ③ 饱和Na2SO4溶液 ④ KMnO4溶液 ⑤ NaOH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