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研发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提高反应中原料的转化率
B.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在化学合成中将原子充分利用,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污染
C.高纯硅及其氧化物在太阳能电池及信息高速传输中有重要应用
D.SO2是大气污染物,但葡萄酒中都含有一定量的SO2,SO2既可杀菌又可用来保鲜
过氧化钙(CaO2)常用作种子消毒剂、油脂漂白及高温氧化剂,还可以作为鱼池增氧剂。已知某化工厂生产过氧化钙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副产品的成分是________,CaCl2固体溶解时,为加快溶解速率,可_________。
(2)在水洗操作中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上述方法制取CaO2·8H2O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测定产品中CaO2的含量的实验步骤是:
步骤1:准确称取a g产品于有塞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b g KI晶体, 再滴入少量2mol/L的硫酸溶液,充分反应。
步骤2:向上述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
步骤3:逐滴加入浓度为c mol/L的Na2S2O3溶液至反应完全,滴定至终点,记录数据,再重复上述测定步骤一、二、三两次,得出三次平均消耗Na2S2O3溶液体枳为VmL
【已知:I2+2S2O32-=2I—+ S4O62—】
①上述第三步滴定至终点,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Ca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③某同学步骤1和步骤2的操作都很规范,步骤3滴速太慢,这样测得的CaO2的质量分数可能_______(填“不受影响”“偏低”或“偏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
PCl3可用于半导体生产的外延、扩散工序。有关物质的部分性质如下:
| 熔点/℃ | 沸点/℃ | 密度/g·mL-1 | 其他 |
黄磷 | 44.1 | 280.5 | 1.82 | 2P(过量)+3Cl22PCl3;2P+5Cl2(过量) 2PCl5 |
PCl3 | —112 | 75.5 | 1.574 | 遇水生成H3PO3和HCl,遇O2生成POCl3 |
POCl3 | 2 | 105.3 | 1.675 | 遇水生成H3PO4和HCl,能溶于PCl3 |
(一)制备:右图是实验室制备PCl3的装置(部分仪器已省略)
(1)仪器乙的名称 。
(2)实验室用漂白粉加浓盐酸制备Cl2的化学方程式: 。
(3)碱石灰的作用是 。
(4)向仪器甲中通入干燥Cl2之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2,其目的是 。
(二)提纯:
(5)粗产品中常含有POCl3、PCl5等。加入黄磷加热除去PCl5后,通过 (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得到PCl3的纯品。
A、B、C、D、E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纯净物,B为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液体,它们之间有如下的反应关系:
(1)常温下,若A为气态单质,C为非金属氧化物,A、C均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相对分子质量E>D,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D中阴离子所用试剂为: 。
(2)若A为短周期的金属单质,D为气态单质,C溶液呈酸性或强碱性时,该反应都能进行。写出C溶液呈强碱性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若A、C均为化合物,E为白色沉淀,C为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写出E可能的物质的化学式(写两种): , 。
X、Y、Z、W、R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核外各层电子数之比为1:2, Y原子和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W和R是同周期相邻元素,Y的氧化物和R的氧化物均能形成酸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电子式为 ;元素Z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
(2)单质X和元素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Y、W的氢化物沸点高的是______(写化学式),原因是________
(3)元素W位于周期表的第 族, 其非金属性比元素R弱,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原因 。
(4)R的一种氧化物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工业上用Y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做其吸收剂,写出吸收剂与足量该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Y和Z组成的化合物ZY,被大量用于制造电子元件。工业上用Z的氧化物、X单质和Y单质在高温下制备ZY,其中Z的氧化物和X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将一定量的Cl2通入一定浓度的苛性钠溶液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已知反应过程放热),生成物中有三种含氯元素的离子,其中ClO-和ClO3-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与反应时间(t)的变化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苛性钠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是0.09mol
B.ClO3—的生成与通入氯气的量的多少无关
C.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1mol
D.在酸性条件下ClO-和Cl-可生成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