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 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

信息时代产生的大量电子垃圾对环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某“变废为宝”学生探究小组,将一批废弃的线路析简单处理后,得到含70%Cu、25%Al、4%Fe及少量Au、Pt等金属的混合物,并设计如下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路线:

满分5 manfen5.co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①步Cu与酸反应的所有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得到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

(2)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使用H2O2的优点是___________,调溶液pH的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

(3)用第③步所得CuSO4·5H2O制备无水CuSO4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滤渣2制取Al2(S043•18H2O,探究小组设计了三种方案:

满分5 manfen5.com

上述三种方案中,________方案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从原子利用率角度考虑,__________方案更合理。

 

(1)Cu+4H++2NO3-Cu2++2NO2↑+2H2O或3Cu+8H++2NO3-3Cu2++2NO↑+4H2O Pt和Au (2)将Fe2+氧化为Fe3+ 不引入杂质,对环境无污染 Fe3+、Al3+ (3)加热脱水 (4)甲 甲所得产品中含有较多Fe2(SO4)3杂质,丙中含有硫酸钠杂质;乙 【解析】 试题分析:(1)稀硫酸、浓硝酸混合酸后加热,Cu、Al、Fe发生反应生成Cu2+、Al3+、Fe2+;所以滤渣1的成分是Pt和Au,滤液1中的离子是Cu2+、Al3+、Fe2+;第①步Cu与浓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Cu2++2NO2↑+2H2O、Cu与稀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2)第②步加H2O2的作用是将Fe2+氧化为Fe3+;2Fe2++H2O2+2H+=2Fe3++2H2O,过氧化氢做氧化剂被还原后为水,不引入杂质,对环境无污染;调节溶液PH铁离子和铝离子全部沉淀后过滤得到氢氧化铁、氢氧化铝沉淀和滤液硫酸铜;(3)第③步由五水硫酸铜制备硫酸铜的方法应是在坩埚中加热脱水;(4)制备硫酸铝晶体的甲、乙、丙三种方法中,甲方案在滤渣中只加硫酸会生成硫酸铁和硫酸铝,冷却、结晶、过滤得到的硫酸铝晶体中混有大量硫酸铁杂质;乙方案先在滤渣中加H2SO4,生成Fe2(SO4)3和Al2(SO4)3,再加Al粉和Fe2(SO4)3生成Al2(SO4)3,蒸发、冷却、结晶、过滤可得硫酸铝晶体;丙方案先在滤渣中加NaOH和Al(OH)3反应生成NaAlO2,再在滤液中加H2SO4生成Al2(SO4)3,蒸发、冷却、结晶、过滤可得硫酸铝晶体;但从原子利用角度考虑方案乙最合理,因为丙加的NaOH和制备的Al2(SO4)3的原子组成没有关系,造成原子浪费,所以上述三种方案中:甲方案制得的硫酸铝晶体中混有大量硫酸铁杂质,不可行;从原子利用率和是否产生杂质考虑知,乙方案更合理。 【考点定位】考查制备硫酸铜和硫酸铝晶体的实验设计 【名师点晴】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关于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哪种方法更简便。 基本思路: 基本步骤: (1)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目的,找出实验原理。 (2)根据实验原理选择仪器和药品,并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 (3)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并运用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方法处理有关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铁矿石是工业炼铁的主要原料之一,其主要成分为铁的氧化物(设杂质中不含铁元素和氧元素,且杂质不与H2SO4反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某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进行探究。

满分5 manfen5.com

Ⅰ.铁矿石中含氧量的测定;

①按如图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5.0g铁矿石放入硬质玻璃管中,装置B、C中的药品都为碱石灰(详见图示,夹持仪器省略)

③从左端导气管口处不断地缓缓通入H2,待C装置出口处H2验纯后,点燃A处酒精灯

④充分反应后,撤掉酒精灯,再持续通入氢气至完全冷却.

(1)装置C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

(2)测的反应后装置B增重1.35g,则铁矿石中氧的百分含量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H2换成CO,则还需补充___________装置。

Ⅱ.铁矿石中含铁量的测定

满分5 manfen5.com

(1)步骤④中煮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步骤⑥的操作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因为碘水为黄色,所以滴定过程中不需加指示剂

b.滴定过程中可利用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

c.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可以直接装液

d.锥形瓶不需要用待测液润洗

e.滴定过程中,眼睛注视滴定管中液面变化

f.滴定结束后,30s内溶液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再读数

(4)若滴定过程中消耗0.5000mol•L-1KI溶液20.00ml,则铁矿石中铁的百分含量为________________;

Ⅲ.由Ⅰ、Ⅱ可以推算出该铁矿石中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查阅到如下资料:

资料卡      NO:2006—KI—001

主题: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①课本上:向二氧化硫水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滴加0.5mL3%的过氧化氢溶液,振荡片刻后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无机化学》下册,P658:亚硫酸是较强的还原剂,可以将Cl2、I2、MnO4-还原为Cl-、I-、Mn2+,如:

H2SO3+I2+H2O=H2SO4+2HI

根据上述资料,请你参与以下探究:

(1)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足量SO2通入适量的碘水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证明SO2被氧化为SO42-所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

(4)如果该探究小组想利用上述原理除去CO2中的SO2,并检验是否除尽,下列方案可行的是__(填字母)

A、将混合气体通过碘水,再通过品红溶液

B、将混合气体通过氯化钡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再通过碘水溶液

C、将混合气体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品红溶液

D、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溶液,再通过品红溶液

(5)若该探究小组就上述实验提出,把含+4价硫元素化合物转化为含+6价硫元素化合物,下列试剂可以实现上述转化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氧气     B、MnO4-    C、氯气     D、浓硫酸

 

查看答案

铁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是生产硫酸的冶炼钢铁的重要原料。高温下可发生反应:其中一个反应为:3FeS2+8O2满分5 manfen5.com6SO2+Fe3O4该过程若有1.5mol FeS2参加反应,则反应过程中转移_____ mol电子

(2)氯化铝溶液显酸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稀释);

(3)人工肾脏可采用间接电化学方法除去代谢产物中的尿素(CO(NH2)2;它易被氧化),原理如下图所示。

满分5 manfen5.com

①电源的负极为_________(填“A”或“B”)。

②阳极室中发生的反应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

③电解结束后,阴极室溶液的pH与电解前相比将_________;极共收集到气体6.72L(标准状况),则除去的尿素为________ g(忽略气体的溶解)。

(4)为了减少CO对大气的污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研究利用CO和H2O反应转化为绿色能源H2。已知:2CO(g)+O2(g)═2CO2(g)△H=-566.0kJ•moL-1

2H2(g)+O2(g)═2H2O(g)△H=-483.6kJ•moL-1

H2O(g)═H2O(l)△H=-44.0kJ•moL-1

写出CO和H2O(g)作用生成CO2和H2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一块11.0g的铁铝合金,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后合金完全溶解,然后加H2O2到溶液中无Fe3+存在,加热除去多余的H2O2,当加入200mL 6mol•L-1 NaOH溶液时沉淀量最多,且所得沉淀质量为26.3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合金与稀硫酸反应共生成0.45mol H2

A.该合金中铁的质量为5.6g

C.该合金与足量氢氧化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6NA

D.所加的稀硫酸中含0.6molH2SO4

 

查看答案

下列陈述Ⅰ、Ⅱ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常温下铁与浓硫酸不反应

可用铁槽车密封运送浓硫酸

B

NaHCO3溶于水完全电离

NaHCO3是强电解质

C

NH4Cl为强酸弱碱盐

用加热法除去NaCl中的NH4Cl

D

H2O2、SO2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H2O2表现还原性、SO2表现漂白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