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恒容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加入MgSO4(s)和CO(g),发生反应:
MgSO4(s)+CO(g)MgO(s)+CO2(g)+SO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反应时间/min | n(MgSO4)/mol | n(CO)/mol | n(SO2) / mol |
0 | 2.0 | 2.0 | 0 |
2 |
| 0.8 |
|
4 |
|
| 1.2 |
6 |
| 1.2 | 2.8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υ(CO)=0.6 mol/(L·min)
B.4 min后,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向容器中加入了2.0 mol的SO2
C.若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变为1.0,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D.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容器中MgSO4、CO均为1.0 mol,则平衡时n(SO2)=0.6 mol
依据下列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向NaBr溶液中加入氯水,再加入淀粉KI溶液 | 溶液变蓝 | 氧化性:Cl2>Br2>I2 |
B | 将铝片放入盐酸中 | 产生气泡的速率开始时较慢,随后加快,后来又逐渐减慢 | H+的浓度是影响反应速率的唯一因素 |
C |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 | 得到蓝色溶液 | 蔗糖水解产物没有还原性 |
D | 向漂白粉中滴入稀硫酸,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 品红溶液褪色 | 气体中含有Cl2 |
在25℃、1.01×105Pa下,将22gCO2通入到750mL1.0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x kJ热量。在该条件下1molCO2通入到2L 1.0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kJ热量,则CO2与NaOH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CO2(g)+NaOH(aq)=NaHCO3(aq) △H = -(2y-x)kJ·mol-1
B.CO2(g) + NaOH(aq) = NaHCO3(aq) △H = -(4x-y)kJ·mol-1
C.CO2(g) + NaOH(aq) = NaHCO3(aq) △H = -(2x-y)kJ·mol-1
D.CO2(g) + NaOH(aq) = NaHCO3(aq) △H = -(8x-2y)kJ·mol-1
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关实验目的的是
A.图1可用于分离收集CO和CO2 B.图2用于从食盐水中提取NaCl晶体
C.图3用于收集NO D.图4用于氢氧化铁胶体和硫酸钠溶液的分离
有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2+与C原子的电子数相差2。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 …… | C |
|
A | B | …… |
| D |
A.A和D组成的化合物是弱电解质且水溶液呈酸性
B.与A同周期且与C同主族的E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在某些化学反应中常作催化剂
C.离子半径:C>A>B
D.B与C形成的化合物是冶金工业的一种原料
下图中,A是一种正盐,B是气态氢化物,C是单质,F是强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转化关系(其他反应产物及反应所需条件均已略去),当X是强碱时,过量的B跟Cl2反应除生成C外,另一产物是盐酸盐。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当X是强酸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可能是H2SO4
B.当X是强碱时,A、B、C、D、E、F中均含同一种元素,F是HNO3
C.B和Cl2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当X是强酸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