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定HCl和NaOH反应中和热,应测量盐酸、NaOH起始温度和反应后终止温度
B.1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H2的燃烧热ΔH=+285.8kJ/mol
C.1molC与O2反应生成1molCO时,放出110.5kJ热量,则C的燃烧热为110.5kJ/mol
D.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kJ/mol,若将含0.5molH2SO4的浓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kJ
通常人们把拆开(或生成)1 mol 某化学键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化学反应的ΔH等于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与反应中形成新化学键的键能之和的差。
化学键 | A—A | B—B | A—B |
生成1mol化学键时放出的能量 | 436kJ/mol | 243kJ/mol | 431kJ/mol |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1/2A2(g)+1/2B2(g)=AB(g);ΔH=-91.5kJ/mol
B.A2(g)+B2(g)=2AB(g);ΔH=-183kJ/mol
C.1/2A2(g)+1/2B2(g)=AB(g);ΔH=+91.5kJ/mol
D.2AB(g)=A2(g)+B2(g);ΔH=+183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既可表示微粒数,又可表示物质的量
B.同温同压下,H2(g)+Cl2 (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
C.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不仅要写明反应热,还要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D.凡是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下列能源符合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④⑤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⑦⑧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乙醇(CH3CH2OH)燃料电池,并用该电池电解200mL一定浓度NaCl与CuSO4混合溶液,其装置如下左图:
①写出ⅰ中通入乙醇这一极的电极反应式 。
②25℃,1.01×105Pa时23g液态乙醇完全燃烧,当恢复至原状态时,放出362.9kJ热量,写出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③理论上ⅱ中两极所得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坐标图所示(气体体积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写出在t1后,石墨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 ;原混合液中CuSO4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空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利用,已经引起各国的普遍重视
Ⅰ.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 ,△H=-49.0kJ/mol;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
(1)前3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H2)= mol·L-1·min-1。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
(2)下列措施中,既能使反应加快,又能使n(CH3OH)/n(CO2)增大是 。
A.升高温度 B.充入惰性气体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再充入1mol H2
(3)图乙中t5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是 。(填序号)
A.升高温度 B.增大反应物浓度 C.使用催化剂 D.增大体系压强
(4)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向反应体系再加入CO2(g)、H2(g) 、CH3OH(g)、H2O(g)各1mol,化学平衡 (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Ⅱ.利用CO2(g)+CH4(g)2CO(g)+2H2(g)将CO2转化成燃料气。T℃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均为0.1 mol的CH4与CO2,发生上述反应,吸收热量Q1kJ,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5)下列事实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 )
a.CO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
c.v正(CO2)=2v逆(H2)
d.混合气体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e.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CH4的同时消耗2n mol H2
(6)据图可知P1、P2、P3、P4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7)若将上述容器改为恒压容器(反应前体积相同),起始时通入物质的量均为0.1 mol的CH4与CO2,相同的温度下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吸收热量Q2 kJ,则Q1 Q2(填 “>”“=”或“<”)
Ⅲ.设反应①Fe(s)+CO2(g)FeO(s)+CO(g) 和反应②Fe(s)+H2O(g) FeO(s)+H2(g)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在不同温度下,K1、K2的值如下表所示:
T(K) | K1 | K2 |
973 | 1.47 | 2.36 |
1173 | 2.15 | 1.67 |
温度 | K1 | K2 |
973K | 1.47 | 2.38 |
1173K | 2.15 | 1.67 |
(8)现有反应CO2(g)+H2(g)CO(g)+H2O(g),是 (填“吸”或“放”)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