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丙叉环丙烷(A)由于其特殊的电子结构,一直受到结构和理论化学家的注意,由于缺乏有效的合成途径,一度延缓对其反应的研究,直到1993年出现了可以大量制备的方法。根据下列转化,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所有原子都在一个平面内 B.反应①是加成反应
C.反应②是消去反应 D.A的二取代产物只有1种
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有少量乙杂质,可以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洗气除杂
B.乙烷中有少量乙杂质,可以通入到溴水中,洗气除杂
C.丙中有少量苯酚杂质,可以先加浓溴水,然后静置,过滤除杂
D.丁有少量乙酸杂质,可以加少量浓硫酸并加热除杂
下列实验的实验目的、图示操作和实验现象均正确的是( )
A.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同一反应速率的影响 | B.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试剂:淀粉溶液、碘水、 唾液、2mol/L H2SO4溶液 现象:图中左试管溶液颜色一段时间后逐渐变蓝色,右试管溶液颜色迅速变蓝色 | 2NO2(g) N2O4 △H<0 试剂:烧瓶中各充入等质量的NO2 现象:一段时间后,右边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左边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深 |
C.探究醋酸、碳酸、硼酸的酸性强弱 | D.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
试剂:0.1 mol/L醋酸溶液、饱和硼酸溶液 0.1 mol/L Na2CO3溶液 现象:图中左试管内液面产生气泡,右试管无明显现象 | 试剂:酸化的3%的NaCl溶液、 铁氰化钾溶液 现象:一段时间后,向Fe电极区滴加2滴黄色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
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1∶c2=3∶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 mol·L-1 < c1 < 0.14 mol·L-1
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奖官方推特消息,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蒿素极易溶于水
B.1mol青蒿素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4molNaOH
C.青蒿素含有过氧键,有较强氧化性
D.青蒿素分子式为C15H21O5
某同学设计了由乙醇合成乙二醇的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①的反应类型是氧化反应
B.等物质的量的乙醇、乙二醇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量相同
C.1mol乙二醇与乙酸若完全发生酯化反应,理论上可以增重120g
D.X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