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

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而辛是由C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甲+=+辛,甲+=+辛;常温下0.1mol/L丁溶液的pH1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元素C形成的单质可以在点燃条件分别与元素ABD形成的单质化合,所得化合物均存在共价键

B. 元素BCD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D)>rC)>rB

C. 1.0 L 0.1 mol/L戊溶液中含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1 mol

D. 1 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约1.204×1024个电子

 

A 【解析】试题分析:0.1 mol/L 丁溶液的pH为13,丁是一元强碱,其含有的金属元素在短周期,则丁应为NaOH,发生反应:甲+乙=丁+辛,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甲、乙两种物质至少共含有H、O、Na元素,辛是由C组成的单质,由发生反应可知,辛不能是Na,结合原子数可知,A为H、C为O、D为Na元素,故辛为氧气,可知甲是Na2O2、乙是水,再根据反应:甲+丙=戊+辛,可知丙是二氧化碳,戊是碳酸钠,则B为碳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性质以及题目要求可解答该题. 【解析】 0.1 mol/L 丁溶液的pH为13,丁是一元强碱,其含有的金属元素在短周期,则丁应为NaOH,发生反应:甲+乙=丁+辛,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甲、乙两种物质至少共含有H、O、Na元素,辛是由C组成的单质,由发生反应可知,辛不能是Na,结合原子数可知,A为H、C为O、D为Na元素,故辛为氧气,可知甲是Na2O2、乙是水,再根据反应:甲+丙=戊+辛,可知丙是二氧化碳,戊是碳酸钠,则B为碳元素, A.氧气与氢气、碳反应生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氧气与Na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过氧化钠,含有离子键、共价键,故A正确; B.同周期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Na>C>O,即:D>B>C,故B错误; C.戊是碳酸钠,在碳酸钠溶液中,CO32﹣离子水解生成HCO3﹣离子和OH﹣离子,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大于0.1mol,故C错误; D.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过氧化钠其氧化剂、还原剂作用,各占一半,故1molNa2O2反应转移的电子为1mol××2=1mol,约6.02×1O23个电子,故D错误,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离子反应中涉及H2O、ClO、NH4+、H+、N2、Cl六种微粒.其中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还原剂是Cl

B.消耗1 mol还原剂,转移6 mol电子

C.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

D.反应后溶液的酸性明显增强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H1=△H2+△H3

B.

如图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的活化能等于E1+E2

C.

如图表示醋酸溶液滴定 NaOH 和氨水混合溶液的电导率变化曲线

D.

如图可表示由CO(g)生成CO2(g)的过程中要放出566kJ 热量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反应5Fe2++MnO4+8H+═5Fe3++Mn2++4H2O可知:用酸性KMnO4溶液可检验绿矾(FeSO4•7H2O)是否变质

B.根据反应H3PO3+2NaOH(足量)═Na2HPO3+2H2O可知:H3PO3属于三元酸

C.根据反应3Fe+8HNO3═3Fe(NO32+2NO↑+4H2O可知:反应中HNO3表现酸性和氧化性

D.根据反应CuSO4+H2S═CuS↓+H2SO4可知:H2S的酸性比H2SO4

 

查看答案

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N2和O2混合气体22.4L所含的分子数少于6.02×1023

B.1L lmol.L﹣1 FeBr2溶液与l mol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标准状况下,11.2L HF所含的分子数约为3.01×1023

D.0.5mol.L﹣1硫酸钠溶液中含有溶质离子总数为1.5NA

 

查看答案

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图正确的是(  )

A.次氯酸电子式

B.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C

C.CO2的比例模型

D.纯碱的化学式Na2CO3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