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B.羟基的电子式...

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B.羟基的电子式:

C.丁烯的键线式   

D.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

 

C 【解析】 试题分析:A.乙烯分子中漏掉了碳碳双键; B.羟基为中性原子团,O原子最外层只含有7个电子; C.键线式书写:分子中碳碳键用线段来表现,交点和端点表示碳原子,碳原子、H不必标出,杂原子(非碳、氢原子)及连接的H原子不得省略; D.分子式只表示含有原子种类及数目,不需要标出官能团结构. 【解析】 A.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其正确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A错误; B.氧原子与氢原子通过一对共用电子对连接,羟基中的氧原子含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电子式为:,故B错误; C.丁烯中,碳碳双键在1号C,丁烯的键线式为:,故C正确; D.CH3CH2OH为结构简式,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故D错误;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符合同一通式的有机物一定互为同系物

B.乙烷不能使溴水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C.所有的有机物都很容易燃烧

D.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中的物质一定是有机物

 

查看答案

铜既能与稀硝酸反应,也能与浓硝酸反应,当铜与一定浓度硝酸反应时,可将方程式表示为:Cu+HNO3→Cu(NO32+NO↑+NO2+H2O (方程式未配平)

(1)硝酸在该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是     

(2)0.4molCu被硝酸完全溶解后,硝酸得到的电子数是      ,如果得到的NO和NO2物质的量相同,则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mol.

(3)0.3molCu被另一浓度的硝酸完全溶解后,如果此时产生的NO和NO2气体总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8.96L,则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mol,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mol,产生的混合气体中NO和NO2体积比为     

 

查看答案

ABCD均为中学所学的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及其他产物已略去):

1)若AD的水溶液均呈酸性,且D为强酸.

①AD分别为A     D     .(填写化学式,下同)

写出B→C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简述检验B物质的方法    

写出D的浓溶液和Cu在加热条件的化学方程式     21*cnjy*com

2)若A的水溶液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的稀溶液能使蓝色的湿润石蕊试纸变红.

工业上合成A的化学方程式:               .在实验室中则用加热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气体A,其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    

④1.92g铜投入一定的D浓溶液中,铜完全溶解,共收集到672mL气体(标准状况).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中,则通入O2的体积为     mL

 

查看答案

为了证明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一氧化氮,某校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其装置如图所示(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均已略去),B为一个用金属丝固定的干燥管,内装块状碳酸钙固体;E为一个空的蒸馏烧瓶;F是用于鼓入空气的双连打气球.

(1)实验时,先将B装置下移,使碳酸钙与稀硝酸接触产生气体,当C处产生白色沉淀时,立刻将B装置上提,使之与稀硝酸分离.该组学生设计此步操作的目的为     

(2)将A中铜丝放入稀硝酸中,给装置A微微加热,在装置A中产生无色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E中开始时出现浅红棕色气体,用F向E中鼓入空气后,可观察到烧瓶E内气体颜色加深,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一段时间后,C中白色沉淀溶解,其原因是     

(3)装置D 用于尾气吸收,当等体积的NO和NO2通入D中,气体被完全吸收,并且只产生一种盐,该反应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画某种元素的一种单核微粒的结构的示意图时,忘记在圆圈内标出其质子数,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做出自己的判断.

1)该微粒是中性微粒,这种微粒的符号是    

2)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氧化性很强,该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该微粒的还原性很弱,失去2个电子后变成原子,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4))该微粒的氧化性很弱,得到1个电子后变为原子,原子的还原性很强,该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该微粒的符号为X3,则这种微粒的单质的电子式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