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10分)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处于同一周期...

10分)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处于同一周期,CDE 同处另一周期。CB 可按原子个数比 21 11 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A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层多3个。E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D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乙物质的化学式是      

2ABCDE 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填写)               

3E的单质加入到 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简述比较 D E 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方法:            

 

(1) 第三周期ⅢA族;Na2O2; (2) O<N<Al<Mg<Na; (3) 2Al+2OH-+2H2O=2AlO2-+3H2↑ ;(4) 镁与热水可以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但铝和热水不反应。 【解析】试题分析: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层多3个,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5,故A为N元素;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E为Al;A、B处于同一周期,C、D、E同处另一周期,则C为Na、D为Mg;C、B可按原子个数比2:1和1:1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则B为O,甲为Na2O、乙为Na2O2。(1)D为Al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ⅢA族,乙是过氧化钠,物质的化学式是Na2O2;(2)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O<N<Al<Mg<Na;(3)E的单质是Al、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二者在水中发生反应,产生偏铝酸钠和氢气,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Al+2OH-+ 2H2O=2AlO2-+3H2↑ ;(4)D是Mg。E是Al,可根据金属与热水的反应可确定金属的活泼性,设计实验为:镁与热水可以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但铝和热水不反应。 考点:考查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原子半径的比较、离子方程式书写的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混合物XAl2O3Fe2O3CuSiO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进行如下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I中减少的3g固体一定是混合物

B.步骤II中质量减少的物质一定是Cu

C.根据步骤III可以判断混合物X的成分为Al2O3Fe2O3CuSiO2

D.根据上述步骤II可以得出m(Fe2O3)m(Cu)=11

 

查看答案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ClSO42CO32NH4+Fe3+Al3+K+。取该溶液200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得到4.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至少存在5种离子

BCl一定存在,且c(Cl)0.2mol/L

CSO42NH4+Fe3+一定存在,Cl可能不存在

DCO32Al3+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查看答案

15.6gNa2O25.4g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    

A.反应过程中得到7.84L的气体(标况)

B.最终得到的溶液中只有NaCl

C.最终得到7.8g的沉淀

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0.15mol/L

 

查看答案

向含Al2(SO4)3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Ba(OH)2溶液至过量,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C点溶液中铝元素存在的形式是AlO2

B.向D点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C.原混合液中c[Al2(SO4)3]c(AlCl3)12

D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l3++3SO42+3Ba2++8OH=2AlO2+3BaSO4+4H2O

 

查看答案

已知一定条件下ABCD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FeD为氢气,则B一定为酸

B. AD为化合物,B为水,则C一定是气体单质

C. ABCD均为化合物,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D. ABCD均为10电子微粒,且C是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D常温下一定呈液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