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8分)在200mLNa2CO3与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

8分)在200mL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盐酸,测得溶液中的CO32HCO3AlO2Al3+离子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见下图一所示。

1)原混合溶液中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

2V1: V2=            

3)若滴加盐酸过程中得到沉淀0.975g,则滴入盐酸的体积可能为         mL

4)在上图二坐标中画出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盐酸,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

 

(1)0.25 mol·L-1 (2)1:4 (3)12.5mL 或262.5mL (4) 【解析】 试题分析: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盐酸,先发生反应:AlO2-+H++H2O═Al(OH)3↓,a线表示AlO2-,由图可知AlO2-反应完毕,加入盐酸50mL,根据方程式可知n(AlO2-)=n(H+)=0.05L×1mol/L=0.05mol;第二阶段:AlO2-反应完毕,发生反应:CO32-+H+═HCO3-,b线表示CO32-,c线表示HCO3-,由图可知CO32-反应完毕,该阶段加入盐酸100mL-50mL=50mL,根据方程式可知n(CO32-)=n(H+)=0.05L×1mol/L=0.05mol;第三阶段,CO32-反应完毕,发生反应:HCO3-+H+═CO2↑+H2O,d线表示HCO3-,由图可知HCO3-反应完毕,该阶段加入盐酸150mL-100mL=50mL,根据方程式可知n(HCO3-)=n(H+);第四阶段,发生反应Al(OH)3+3H+═Al3++3H2O,e线表示Al3+,由图可知Al(OH)3反应完毕,根据方程式可知n(H+)=3n[Al(OH)3]=3×0.05mol=0.15mol,该阶段加入盐酸体积为:=0.15L=150mL。 (1)根据分析可知,n(CO32-)=n(H+)=0.05L×1mol/L=0.05mol,则c(CO32-)==00.25 mol•L-1,故答案为:0.25; (2)原溶液中n(CO32-)=0.05mol,V1时溶液中碳酸氢根离子等于碳酸根离子为0.025ml,由反应CO32-+H+═HCO3-可知,需要盐酸为0.025mol,盐酸的体积为=0.025L=25mL,故V1=50mL+25mL=75mL,由上述分析可知,V2=150mL+150mL=300mL,故V1:V2=75mL:300mL=l:4,故答案为:1:4; (3)0.975g氢氧化铝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0125mol,生成的沉淀可能为开始时只发生反应AlO2-+H++H2O═Al(OH)3↓生成的,则生成0.0125mol氢氧化铝沉淀需要消耗0.0125mol氢离子,需要滴入盐酸的体积为:=0.0125L=12.5mL;生成的0.0125mol氢氧化铝沉淀有可能为第四阶段剩余的氢氧化铝,根据图象可知,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总消耗了150mL盐酸;氢氧化铝的总物质的量为0.05mol,反应剩余的氢氧化铝为0.0125mol,则需要溶解的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0.05mol-0.0125mol=0.0375mol,根据反应Al(OH)3+3H+═Al3++3H2O可知,溶解0.0375mol氢氧化铝需要消耗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0.0375mol×3=0.1125L=112.5mL,所以总共消耗盐酸的体积为:150mL+112.5mL=262.5mL,故答案为:12.5mL 或262.5mL; (4)根据分析可知,当加入50mL盐酸时生成了0.05mol氢氧化铝沉淀,之后氢氧化铝沉淀的物质的量暂时不变,当滴入150mL盐酸后氢氧化铝沉淀开始溶解,直至加入300mL盐酸时氢氧化铝完全溶解,据此画出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的图象为:,故答案为:。 【考点定位】考查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了混合物反应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明确图象中曲线变化对应的反应原理为解答关键,(3)为易错点,注意生成0.0125mol氢氧化铝沉淀对应的盐酸体积有两种情况,试题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1分)铈、铬、钛、镍虽不是中学阶段常见的金属元素,但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

1)二氧化铈 (CeO2)在平板电视显示屏中有着重要应用。CeO2在稀硫酸和H2O2的作用下可生成Ce3+CeO2在该反应中作_____剂。

2自然界Cr主要以+3价和+6价存在。+6价的Cr能引起细胞的突变可以用亚硫酸钠将其还原为+3价的铬。完成并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

__Cr2O72+__SO32+__ □=__Cr3++__SO42+ __H2

3)钛(Ti)被誉为二十一世纪的金属,工业上在550℃时用钠与四氯化钛反应可制得钛,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NiSO4·xH2O是一种绿色易溶于水的晶体,广泛用于镀镍、电池等,可由电镀废渣(除镍外,还含有铜、锌、铁等元素)为原料获得。操作步骤如下:

①向滤液Ⅰ中加入FeS是为了除去Cu2+Zn2+等杂质,除去Cu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对滤液Ⅱ先加H2O2再调pH,调pH的目的是                  

③滤液Ⅲ溶质的主要成分是NiSO4,加Na2CO3过滤后,再加适量稀硫酸溶解又生成NiSO4,这两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19分)Ⅰ.实验室配制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2mol/L NaCl溶液和稀H2SO4 480mL.提供的试剂是:NaCl固体和98%的浓H2SO4(密度为1.84g/cm3)及蒸馏水.

1)应用托盘天平称量NaCl      g,应用10mL量筒量取H2SO4      mL

2)配制两种溶液时都需要的仪器是      

3)稀释浓H2SO4时应注意      

4)在配制上述溶液实验中,下列操作引起结果偏低的有      (填序号)

A、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溅出少量溶液

B、没有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将洗液移入容量瓶中

C、定容时,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倒出一些再重新加水到刻度线

D、将所配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试剂瓶时,有少量溅出

E、把配好的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洗净的试剂瓶中备用

F、容量瓶刚用蒸馏水洗净,没有烘干

G、量筒量取浓H2SO4后没有用蒸馏水洗涤23次,并将洗液移入容量瓶中.

H、容量瓶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Ⅱ.为了测定已部分变质的过氧化钠样品的纯度(质量百分含量),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Q为弹性良好的气球(不与药品反应),称取一定量的样品放入其中。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安装好仪器,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稀硫酸滴入气球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Q内发生反应生成________种气体,其中的反应有________个为氧化还原反应。

2)为测定反应时生成气体的总体积,滴稀H2SO4前必须关闭________(填“K1“K2“K3),打开______(填“K1“K2“K3)。

3)当上述反应停止时,将K1K2K3均关闭,然后先打开K2,再缓缓打开K1,这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4b中装的固体试剂是__________,需缓缓打开K1的原因为                

5)实验结束时,量筒Ⅰ中有x mL水,量筒Ⅱ中收集到y mL气体,则过氧化钠的纯度是       (用含xy的式子表示,上述体积均已折算成标准状况)。

 

查看答案

12分)铝、铁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日常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铝在自然界中以            态(填游离化合)存在;铁的氧化物中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的是           (填化学式),该氧化物与铝粉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铝粉                   

3)写出利用FeCl3饱和溶液与沸腾的蒸馏水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                         

4)检测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少量的FeCl2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t℃时,FeO(s)+CO(g) Fe(s)+CO2(g)的平衡常数K=0.25,在该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n(CO)n(CO2)=                 

 

查看答案

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⑦

 

查看答案

将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的甲、乙的混合气体通入过量的丙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的组合是  

序号

CO2

SO2

石灰水

CO2

SO2

Ba(NO3)2

NO2

SO2

BaCl2

CO2

NH3

CaCl2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