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乙烯时,产生的气体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甲、乙同学用下列实验验证。(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 现象 |
点燃酒精灯,加热至170℃ | Ⅰ:A中烧瓶内液体渐渐变黑 Ⅱ:B内气泡连续冒出,溶液逐渐褪色 |
…… | |
实验完毕,清洗烧瓶 | Ⅲ:A中烧瓶内附着少量黑色颗粒状物,有刺激性气味逸出 |
(1)烧瓶内产生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溶液“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
(3)分析使B中溶液褪色的物质,甲认为是C2H4,乙认为不能排除SO2的作用。
①根据甲的观点,使B中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乙根据现象Ⅲ认为产生了SO2,在B中与SO2 反应使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
③为证实各自观点,甲、乙重新实验,设计与现象如下:
| 设计 | 现象 |
甲 | 在A、B间增加一个装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 | Br2的CCl4溶液褪色 |
乙 | 与A连接的装置如下: | D中溶液由红棕色变为浅红棕色时,E中溶液褪色 |
a.根据甲的设计,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是 。
b.根据乙的设计,C中盛放的试剂是 。
c.能说明确实是SO2使E中溶液褪色的实验是 。
d.乙为进一步验证其观点,取少量D中溶液,加入几滴BaCl2溶液,振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浅红棕色消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6H12O3,一定条件下,A与碳酸氢钠、钠均能产生气体,且生成的气体体积比(同温同压)为1:1,则A的结构最多有
A.33种 B.31种 C.28种 D.19种
下列有关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苯苯环上的一个氢原子被含4个碳原子的烷基取代,所得产物有12种
B.苯乙烯()和氢气完全加成的产物的一溴代物有12种
C.已知二氯苯有3种同分异构体,则四氯苯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3种
D.相对分子质量为106.5的一氯代烃,有8种同分异构体
有机物A的键线式为,有机物B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发生加成反应可得到A。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A的最简式为C4H9
B.A的一氯代物有5种
C.A.有许多同分异构体,其中主链碳数为5有机物有5种(不包括A)
D.B的结构可能由3种,其中一种名称为:2,2,3,—三甲基—3—戊烯
分子式为C5H11Cl的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烯烃种数是
A.3 B.4 C.5 D.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有机物的名称为3,7—二甲基—4—乙基辛烷
B.高聚物脲醛树脂的合成单体之一是
C.1mol葡萄糖能水解生成2molCH3CH2OH和2molCO2
D.在酸性条件下,CH3CO18OC2H5的水解产物是CH3CO18OH和C2H5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