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分类 | 纯净物 | 盐 | 碱性氧化物 | 酸性氧化物 |
A | 碱石灰 | 烧碱 | 氧化铝 | 二氧化碳 |
B | NH3•H2O | 小苏打 | 氧化镁 | 二氧化氮 |
C | 五水硫酸铜 | 纯碱 | 氧化钠 | 三氧化硫 |
D | H2O2 | 苏打 | 过氧化钠 | 二氧化硫 |
A | B | C | D |
《神农本草经》记载,麻黄能“止咳逆上气” | 碳酸氢钠药片 |
|
|
古代中国人已用麻黄治疗咳嗽 | 该药是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 | 看到有该标志的丢弃物,应远离并报警 | 贴有该标志的物品是可回收物 |
胡椒酚A是植物挥发油中的一种成分。对其分子组成结构的研究发现:A的相对分子质量不超过150;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0.60%,氧的质量分数为11.94%,A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产物只有CO2和H2O。
(1)A的分子式为;(写过程)
(2)红外光谱发现A中不含甲基,A遇FeCl3溶液呈紫色,会使溴水褪色且1molA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时最多可消耗3molBr2。另外A在适当条件下与硝酸反应生成的一硝基取代物只有两种,试写出A的结构简式;
已知具有碳碳双键结构的有机物可被碱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二元醇,如H2C=CH2 HOCH2CH2OH。现以CH2=C(CH3)2为原料按如图方式合成环状化合物D和高分子化合物G。
(1)写出F中官能团名称 。
(2)A→B的反应类型是 ,C→E的反应类型是 ,E→F的反应类型是 。
D的结构简式是 ,G的结构简式是 。
(3)B→C的化学方程式是 。
(4)E→F的化学方程式是 。
(5)C物质的同分异构体中,与C所含官能团种类和数目都相同的同分异构体有 种(不包括C)。写成其中一种物质的结构简式
实验室制乙烯时,产生的气体能使Br2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甲、乙同学用下列实验验证。(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 现象 |
点燃酒精灯,加热至170℃ | Ⅰ:A中烧瓶内液体渐渐变黑 Ⅱ:B内气泡连续冒出,溶液逐渐褪色 |
…… | |
实验完毕,清洗烧瓶 | Ⅲ:A中烧瓶内附着少量黑色颗粒状物,有刺激性气味逸出 |
(1)烧瓶内产生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溶液“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 性。
(3)分析使B中溶液褪色的物质,甲认为是C2H4,乙认为不能排除SO2的作用。
①根据甲的观点,使B中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乙根据现象Ⅲ认为产生了SO2,在B中与SO2 反应使溶液褪色的物质是 。
③为证实各自观点,甲、乙重新实验,设计与现象如下:
| 设计 | 现象 |
甲 | 在A、B间增加一个装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 | Br2的CCl4溶液褪色 |
乙 | 与A连接的装置如下: | D中溶液由红棕色变为浅红棕色时,E中溶液褪色 |
a.根据甲的设计,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是 。
b.根据乙的设计,C中盛放的试剂是 。
c.能说明确实是SO2使E中溶液褪色的实验是 。
d.乙为进一步验证其观点,取少量D中溶液,加入几滴BaCl2溶液,振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浅红棕色消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6H12O3,一定条件下,A与碳酸氢钠、钠均能产生气体,且生成的气体体积比(同温同压)为1:1,则A的结构最多有
A.33种 B.31种 C.28种 D.19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