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A、B、C、D、E是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A、B、C、D、E是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元素。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等于其电子层数;B元素基态原子有三个能级电子数相同;A和D可形成两种常见液态化合物甲、乙,其原子数之比分别为1:1,2:1;E元素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其M、N层电子数之和。回答下列问题(涉及元素用相应化学符号表示):

(1)B、C、D三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2)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可用                形象化描述。在B的基态原子中,核外存在               对自旋相反的电子。

(3)由E和D形成的晶胞如图1所示,晶体中E2+周围等距且最近的E2+            个;ED的焰色反应为砖红色,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焰色反应的原理是       。E和B可形成的晶体的晶胞结构与NaCl晶体的相似(如图2所示),但该晶体中含有的哑铃形B22-的存在,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晶体中E2+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用高能射线照射液态化合物乙时,一个乙分子能释放出一个电子,同时产生一种阳离子。

①释放出来的电子可以被若干乙分子形成的“网”捕获,乙分子间能形成“网”的原因是            

②由乙分子释放出电子时产生的一种阳离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试写出该阳离子与SO2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 1s22s22p4 (2)电子云 2 (3)12 激发态的电子跃迁到低能级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6 CaC2 (4)① 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② 2H2O++SO2=4H++SO42﹣ 【解析】 试题分析:A、B、C、D、E是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元素.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则A为H元素;B元素基态原子有三个能级且各能级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B为碳元素;A与D可形成两种常见液态化合物甲、乙,其原子数之比分别为1:1和2:1,则D为O元素、甲为H2O2、乙为H2O;C的原子序数介于碳、氧之间,则C为N元素;E元素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其M、N层电子数之和,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2=20,则E为Ca。 (1)同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C、N、O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O元素,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 (2)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可用电子云形象化描述,B为碳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核外存在2对自旋相反的电子; (3)某化合物晶胞结构如图所示,以顶点的E2+研究,与之等距且最近的E2+位于面心,每个顶点为8个晶胞共用,每个面心为2个晶胞共用,故晶体中E2+周围等距且最近的E2+有3×8/2=12个;ED的焰色反应为砖红色,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其原因是:激发态的电子跃迁到低能级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E和B可形成的晶体的晶胞结构与NaCl晶体的相似,但该晶体中含有的哑铃形C22-的存在,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晶体中E2+的配位数为6,该化合物为CaC2; (4)用高能射线照射液态水时,一个水分子能释放出一个电子,同时产生一种阳离子为H2O+。 ①水分子间能形成“网”的原因是: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②由H分子释放出电子时产生的一种阳离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该阳离子与SO2水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H2O++SO2=4H++SO42﹣。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电负性、核外电子排布、晶胞计算、氢键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海水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7.2﹪。若把海水淡化和化工生产结合起来,既能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又能充分利用海洋资源。

下图是利用海水资源进行化工生产的部分工艺流程示意图:

(1)该工艺流程示意图中包含了             (填化学工业的名称)。

(2)在流程Ⅰ中,欲除去粗盐中含有的Ca2+、Mg2+、SO42+等离子,需将粗盐溶解后,按顺序加入药品进行沉淀、过滤等。加入药品和操作的顺序可以是         (填字母)。

A.Na2CO3、NaOH、  BaCl2、过滤、盐酸

B.NaOH、 BaCl2 Na2CO3、过滤、盐酸

C.NaOH、 Na2CO3 BaCl2、过滤、盐酸

D.BaCl2、Na2CO3 NaOH、 过滤、盐酸

(3)流程Ⅱ中,通电开始后,阳极区产生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阴极附近溶液pH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流程Ⅲ中,通过相应化学反应可以得到NaHCO3晶体。下图为NaCl、NH4Cl、NaHCO3、NH4HCO3的溶解度曲线,其中能表示NaHCO3溶解度曲线的是      ,生成NaHCO3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5)流程Ⅳ中,所得纯碱常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常用的提纯方法是              (填名称),通过该法提纯后得到纯净的Na2CO3·10H2O,Na2CO3·10H2O脱水得到无水碳酸钠。

已知:Na2CO3·H2O(s)=Na2CO3(s)+H2O(g)   ΔH1=+58.73kJ·mol-1

Na2CO3·10H2O(s)=Na2CO3·H2O(s)+9H2O(g)    ΔH2=+473.63 kJ·mol-1

把脱水过程产生的气态水完全液化释放的热能全部用于生产Na2CO3所需的能耗(不考虑能量损失),若生产1molNa2CO3需要耗能92.36kJ,由此得出:H2O(g)= H2O(l)   H=         

 

查看答案

过氧化钙较稳定,不溶于乙醇,微溶于水,溶于酸,可作分析试剂、医用防腐剂、消毒剂。以下是一种制备过氧化钙的实验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

(1)大理石经过溶解、沉淀、过滤、在沉淀、再过滤,得到CaCO3,其目的是          ;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和       

(2)反应①的具体操作作为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将溶液煮沸,趁热过滤。将溶液煮沸的作用是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需要在冰浴下进行,原因是             

4白色晶体水洗时,判断是否洗净的方法是             ;使用乙醉洗涤的目的是        

(5)制备过氧化钙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石灰石锻烧后.直接加人双氧水反应,过滤后可得到过氧化钙产品。该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操作简单.所得产品的缺点是            

(6)CaO2·8H2O加热脱水的过程中,需不断通入氧气.目的是抑制过氧化钙分解。若通入的氧气中混有二氧化碳,其后果是        ;已知CaO2在350℃迅速分解生成CaO和O2。下图是实验室测定产品中CaO2含量的装置(夹持装置省略)。

若所取产品质量为ag,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为Vm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则产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a、V的式子表示)。

 

查看答案

合成氨工业对化学工业和国防工业具有重要意义,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1)已知:N2(g)+O2(g)=2NO(g)   △H1

H2(g)+1/2O2(g)=H2O(1)  △H2

4NH3(g)+5O2(g)=4NO(g)+6H2O(1)   △H3

N2(g)+3H2(g)2NH3(g)  △H4<0

△H4                用含△H1△H2△H3的代数式表示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定合成氨反应中N2的平衡转化率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下图A、B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填“A”或“B”),其判断理由是           

    

(3)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1:3的比例充入N2、H2,进行下列四组合成氨实验:

组别

温度

N2起始量/mol

N2的物质的量/mol

5(s)

10(s)

15(s)

20(s)

25(s)

30(s)

35(s)

T1

0.1

0.094

0.089

0.085

0.0825

0.081

0.080

0.080

T2

0.1

0.090

0.085

0.082

0.080

0.080

0.080

0.080

T3

0.2

0.179

0.165

0.153

0.146

x

x

x

T4

0.2

0.173

0.161

0.155

0.150

0.150

0.150

0.150

①实验Ⅰ前10秒的平均速率v(NH3)=                mol·L-1·s-1,T1温度下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K=          (列出计算式)。

②与实验Ⅰ相比,实验Ⅱ改变了一个条件,该条件可能是         

③与实验I相比,实验Ⅲ中N2的平衡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常数K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④实验Ⅲ与实验Ⅳ的反应条件温度不同,则T1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T2,原因是                

 

查看答案

铜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从氯化铁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极后的酸性废液中(含FeCl3、FeCl2含CuCl2)制备氯化铜晶体(CuCl2·2H2O),设计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酸性废液中含有Fe3,常用的试剂是        (填化学式);酸性废液中加入足量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操作1的名称是        ;调节溶液的pH时适宜选用下列试剂中的        

A.NaOH溶液       B.Na2CO3       C.氨水      D.CuO

若调节溶液的pH为4时,溶液中残留的Fe3物质的量浓度为           (已知25℃时,Kap[Fe(OH)3]=4×10-38).

(3)操作2需在氯化氢气流中经过加热浓缩、             、过滤、洗涤、干燥。在氯化氢气流中进行操作的原因是             (结合离子方程式并简要说明)。

(4)若在溶液2中通入一定量的SO2,加热,则生成CuCl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该小组设想以铜棒和石墨棒为电极,以KI溶液为电解液,利用电解来制取碘化亚铜,

已知:2Cu2++4I-=2CuI↓+I2.若按其设想,铜棒应连接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查看答案

同周期的四种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XY的原子序数比为6:7X的最高正价是W的最低负价绝对值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Y的氧化物不能与任何酸发生反应

B. XW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C. XYZW都没有同素异形体

D. Z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