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己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己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B 【解析】 试题分析:A、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是吸热反应,A错误;B、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是吸热反应,B正确;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C错误;D、反应条件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没有关系,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反应热的有关判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有关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吸热反应的发生都需要加热,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容易发生

B.若某反应正向进行时为放热反应,则该反应逆向进行时必为吸热反应

C.由“C(石墨)=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D.不管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均增大

 

查看答案

[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甲基丁炔醇(简写为MB),用作医药和香料中间体,酸蚀抑制剂、镀镍或镀铜的上光剂等。MB的一种人工合成路线设计如下:

已知:①C的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后显紫色

②D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

③R2COR2+HC=CR3

回答下列问题:

(1)A氧化时,理论上生成C和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B、C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D的官能团名称为         

(3)B+D→MB的反应类型为               ;用系统命名法,MB的化学名称为      

(4)B+D→MB的反应时间不宜超过两个小时,否则MB与D发生二次反应使产率降低,M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某有机物E和A的芳香烃异构体,E的可能结构共有             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写出其中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数目比为3:1的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6)已知:端炔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偶联反应,如:

2R-C≡CHR-C≡C-C≡C-R

写出由2-丙醇和乙炔为初始原料(其他有机溶剂、无机试剂任选)合成2,7-二甲基-3,5-辛二炔-2,7-二醇(,医药中间体,材料中间体)的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

 

查看答案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A、B、C、D、E是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元素。A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等于其电子层数;B元素基态原子有三个能级电子数相同;A和D可形成两种常见液态化合物甲、乙,其原子数之比分别为1:1,2:1;E元素原子的K、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其M、N层电子数之和。回答下列问题(涉及元素用相应化学符号表示):

(1)B、C、D三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2)处于一定空间运动状态的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可用                形象化描述。在B的基态原子中,核外存在               对自旋相反的电子。

(3)由E和D形成的晶胞如图1所示,晶体中E2+周围等距且最近的E2+            个;ED的焰色反应为砖红色,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焰色反应的原理是       。E和B可形成的晶体的晶胞结构与NaCl晶体的相似(如图2所示),但该晶体中含有的哑铃形B22-的存在,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晶体中E2+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用高能射线照射液态化合物乙时,一个乙分子能释放出一个电子,同时产生一种阳离子。

①释放出来的电子可以被若干乙分子形成的“网”捕获,乙分子间能形成“网”的原因是            

②由乙分子释放出电子时产生的一种阳离子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试写出该阳离子与SO2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查看答案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海水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7.2﹪。若把海水淡化和化工生产结合起来,既能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又能充分利用海洋资源。

下图是利用海水资源进行化工生产的部分工艺流程示意图:

(1)该工艺流程示意图中包含了             (填化学工业的名称)。

(2)在流程Ⅰ中,欲除去粗盐中含有的Ca2+、Mg2+、SO42+等离子,需将粗盐溶解后,按顺序加入药品进行沉淀、过滤等。加入药品和操作的顺序可以是         (填字母)。

A.Na2CO3、NaOH、  BaCl2、过滤、盐酸

B.NaOH、 BaCl2 Na2CO3、过滤、盐酸

C.NaOH、 Na2CO3 BaCl2、过滤、盐酸

D.BaCl2、Na2CO3 NaOH、 过滤、盐酸

(3)流程Ⅱ中,通电开始后,阳极区产生的气体是        (填化学式),阴极附近溶液pH会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流程Ⅲ中,通过相应化学反应可以得到NaHCO3晶体。下图为NaCl、NH4Cl、NaHCO3、NH4HCO3的溶解度曲线,其中能表示NaHCO3溶解度曲线的是      ,生成NaHCO3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5)流程Ⅳ中,所得纯碱常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常用的提纯方法是              (填名称),通过该法提纯后得到纯净的Na2CO3·10H2O,Na2CO3·10H2O脱水得到无水碳酸钠。

已知:Na2CO3·H2O(s)=Na2CO3(s)+H2O(g)   ΔH1=+58.73kJ·mol-1

Na2CO3·10H2O(s)=Na2CO3·H2O(s)+9H2O(g)    ΔH2=+473.63 kJ·mol-1

把脱水过程产生的气态水完全液化释放的热能全部用于生产Na2CO3所需的能耗(不考虑能量损失),若生产1molNa2CO3需要耗能92.36kJ,由此得出:H2O(g)= H2O(l)   H=         

 

查看答案

过氧化钙较稳定,不溶于乙醇,微溶于水,溶于酸,可作分析试剂、医用防腐剂、消毒剂。以下是一种制备过氧化钙的实验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

(1)大理石经过溶解、沉淀、过滤、在沉淀、再过滤,得到CaCO3,其目的是          ;过滤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漏斗、烧杯和       

(2)反应①的具体操作作为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将溶液煮沸,趁热过滤。将溶液煮沸的作用是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需要在冰浴下进行,原因是             

4白色晶体水洗时,判断是否洗净的方法是             ;使用乙醉洗涤的目的是        

(5)制备过氧化钙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石灰石锻烧后.直接加人双氧水反应,过滤后可得到过氧化钙产品。该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操作简单.所得产品的缺点是            

(6)CaO2·8H2O加热脱水的过程中,需不断通入氧气.目的是抑制过氧化钙分解。若通入的氧气中混有二氧化碳,其后果是        ;已知CaO2在350℃迅速分解生成CaO和O2。下图是实验室测定产品中CaO2含量的装置(夹持装置省略)。

若所取产品质量为ag,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为VmL(已换算成标准状况),则产品中CaO2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a、V的式子表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