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列实验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事实 | 结论 |
① |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 该气体一定是SO2 |
② | 将燃烧的镁条放入CO2中能继续燃烧 | 还原性:Mg>C |
③ | NaHCO3溶液与NaAlO2溶液混合产生白色沉淀 | 酸性:HCO3―>Al(OH)3 |
④ | 常温下白磷可自燃而氮气需在放电时才与氧气反应 | 非金属性:P>N |
⑤ | 某无色晶体加入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 该晶体中一定有NH4+ |
A.②③⑤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③⑤
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
A. 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
B. 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 NaCl
C. 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2.3
D. 中和滴定时用去某浓度的碱溶液21.70mL
在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X(g)+nY(g) == pZ(g)+qQ(g),式中m、n、p、q为化学计量数。在0~2 min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物质 | X | Y | Z | Q |
起始/mol | 0.7 |
| 1 |
|
2 min末/mol | 0.8 | 2.7[ | 0.8 | 2.7 |
已知2 min内v(Q)=0.075 mol·L-1·min-1,v(Z)∶v(Y)=1∶2。
(1)试确定以下物质的相关量:起始时n(Y)=________,n(Q)=________。
(2)方程式中m=________,n=________,p=________,q=________。
(3)用Z表示2 min内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
在2 L的密闭容器中有如图所示的反应,看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中反应物是________,Ⅱ中反应物是________。
(2)写出反应方程式:
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图Ⅱ中,以0~10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计算,t=6 s时A的浓度是________mol·L-1。
Ⅰ.某温度时,在2 L容器中,某一化学反应中A、B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得:
(1)在4 min末时,A、B的物质的量浓度c(A)________c(B),从0~4 min内A、B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量Δc(A)________Δc(B)(以上填“>”“<”或“=”)。
(2)从反应开始至4 min时,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Ⅱ.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放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X C(g)+2D(g)。经5 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1,c(A)∶c(B)=3∶5,v(C)=0.1 mol·L-1·min-1。
则:(1)X=________。
(2)前5 min内B的反应速率v(B)=________。5 min时A的转化率为________。
在下列事实中,什么因素影响了化学反应速率:
(1)集气瓶中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_____________。
(2)黄铁矿煅烧时要粉碎成矿粒_____________。
(3)熔化的KClO3放出气泡很慢,撒入少量MnO2很快产生气体_____________。
(4)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放入同样大小的锌粒和镁条,产生气体有快有慢_____________。
(5)同样大小的石灰石分别在0.1 mol/L盐酸和1 mol/L的盐酸中反应速率不同_____________。
(6)夏天的食品易霉变,而冬天不易发生该现象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