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X、Y、Z、W、Q、R均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

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X、Y、Z、W、Q、R均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X元素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级中,且每个能级中的电子总数相同

Y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

Z元素的族序数是其周期数的三倍

W原子的第一至第六电离能分别为:

I1=578KJ·mol-1    I2=1817KJ·mol-1   I3=2745KJ·mol-1

I4=11575KJ·mol-1  I5=14830KJ·mol-1  I6=18376KJ·mol-1

Q为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

元素R位于周期表的第10列

回答下列问题:

(1)Y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其第一电离能比Z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________(填“高”或“低”)

(2)X的氯化物的熔点比Q的氯化物的熔点_______________(填“高”或“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光谱证实元素W的单质与强碱性溶液反应有W(OH)4]-生成,则W(OH)4]-中存在_______(填字母)

a.极性共价键       b.非极性共价键       c.配位键       d.氢键

(4)含有X、R和镁三种元素的某种晶体具有超导性,其结构如下图所示。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晶体中每个镁原子周围距离最近的R原子有___________个。

 

(1)1s22s22p3 高; (2)低 X的氯化物为分子晶体,Q的氯化物为离子晶体; (3)ac; (4)MgNi3C 12. 【解析】 试题分析:X、Y、Z、W、Q、R均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分布在三个不同的能级中,且每个能级中的电子总数相同,X基态原子中有6个电子,X是C元素;Y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只有氨气和硝酸可以发生化合反应,Y是N元素;Z元素的族序数是其周期数的三倍,Z是第二周期ⅥA元素,Z是O元素;根据W基态原子的电离能可以看出W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W是Al元素;Q为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是K元素,Q是K元素;元素R位于周期表的第10列,元素R是第Ⅷ族元素,R是Ni元素,(1)N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根据洪特规则N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O基态原子的要高,答案为:1s22s22p3,高;(2)CCl4是分子晶体,KCl是离子晶体,分子晶体的熔点低于离子晶体,答案为:低,X的氯化物为分子晶体,Q的氯化物为离子晶体;(3)Al(OH)4]-中存在的有极性共价键和配位键,答案为:ac;(4)根据晶胞结构示意图,C原子位于晶胞的体心,该晶胞中有1个,Ni原子位于晶胞的面心,该晶胞拥有6×=3个,Mg原子位于晶胞的顶点,该晶胞有8×=1个,所以该晶体的化学式为:MgNi3C,Mg原子位于顶点,每个顶点相连的晶胞有8个,所以有3×8× =12个,答案为:MgNi3C 12.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晶胞的计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

双氧水是一种重要的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生产双氧水常采用蒽醌法,其反应原理和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A氢化釜      B过滤器          C氧化塔    D萃取塔

E净化塔      F工作液再生装置    G工作液配制装置

生产过程中,把乙基蒽醌溶于有机溶剂配制成工作液,在一定的温度、压力和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氢化,再经氧化、萃取、净化等工艺得到双氧水。回答下列问题:

(1)蒽醌法制备双氧水理论上消耗的原料是___________,循环使用的原料是__________,配制工作液时采用有机溶剂而不采用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氢化釜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进入氧化塔C的反应混合液中的主要溶质为___________

(3)萃取塔D中的萃取剂是________,选择其作萃取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工作液再生装置F中要除净残留的H2O2,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双氧水浓度可在酸性条件下用KMnO4溶液测定,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_____一种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27.5%,(密度为1.10g·cm3),其浓度为__  ____mol/L。

 

查看答案

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的副产品生产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拟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所设计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1)A中制取C1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D装置中的石棉上吸附着潮湿的KI粉末,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4)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收集气体      B.吸收氯气      C.吸收氯化氢

(5)E装置中除了有盐酸生成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现有五种可溶性物质A、B、C、D、E,它们所含的阴、阳离子互不相同,分别含有五种阳离子Na+、Al3+、Mg2+、Ba2+、Fe3+和五种阴离子Cl-、OH-、NO3-、CO32-、X中的一种。

(1)某同学通过分析比较,认为无需检验就可判断其中必有的两种物质是                       。(填化学式)

(2)为了确定X,现将(1)中的两种物质记为A和B,当C与B的溶液混合时,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无味气体;当C与A的溶液混合时产生棕色沉淀,向该沉淀中滴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最后留有白色沉淀不再溶解。则:

①X为          

A.SO32-    B.SO42-      C.CH3COO-     D.SiO32-

②A中的化学键类型为             

③将0.02mol的A与0.01mol的C同时溶解在足量的蒸馏水中,充分反应后,最终所得沉淀的质量为        (精确到0.1g)。

④利用上述已经确定的物质,可以检验出D、E中的阳离子。请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3)将Cu投入到装有D溶液的试管中,Cu不溶解;再滴加稀硫酸,Cu逐渐溶解,管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出现。则物质D一定含有上述离子中的           (填相应的离子符号)。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

氯酸镁Mg(ClO3)2]常用作催熟剂、除草剂等,实验室制备少量Mg(ClO3)2·6H2O的流程如下:

已知:

①.卤块主要成分为MgCl2·6H2O,含有MgSO4、FeCl2等杂质。

②.四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时主要的玻璃仪器有             

(2).加入BaCl2的目的是除去杂质离子,检验已沉淀完全的方法是             

(3).加入H2O2溶液的作用是:                 ;加入MgO的作用是             

(4).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5).向滤液中加入NaClO3饱和溶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 + 2NaClO3 = Mg(ClO3)2 + 2NaCl,再进一步制取Mg(ClO3)2·6H2O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           ;②趁热过滤;③               ;④过滤、洗涤、干燥。

(6).产品中Mg(ClO3)2·6H2O含量的测定:

步骤1:准确称量3.50 g产品配成100 mL溶液。

步骤2: 取10.00 mL于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稀硫酸和20.00mL 1.000 mol·L-1的FeSO4溶液,微热。

步骤3:冷却至室温,用0.l000 mol·L-1K2Cr2O7溶液滴定剩余的Fe2+至终点,此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72- + 6Fe2+ + 14H+ = 2Cr3+ +6Fe3++7H2O。

步骤4:将步骤2、3重复两次,计算得平均消耗K2Cr2O7溶液15.00 mL。

①写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还原产物为Cl             

②产品中Mg(ClO3)2·6H2O的质量分数为              【Mg(ClO3)2·6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9,列出表达式即可)】

 

查看答案

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mol/L的一元酸HA与bmol/L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断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Aa=b

B.混合溶液的PH值为7

C.混合溶液中,

D混合溶液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