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活性炭去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的纯碱溶液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等物质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101kPa下,1g甲醇CH3OH(液态)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克NO2需要吸收16.95kJ热量。________________
(3)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在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的反应中,每有5NA个电子转移时,放出650kJ的热量。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请认真观察下图,然后回答问题:
①图中所示反应是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加热,该反应的ΔH= kJ/mol(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
②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g)+O2(g)=H2O(g) ΔH=-241.8 kJ/mol。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67.2 kJ/mol,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__________kJ/mol。
③对于同一反应,图中虚线(Ⅱ)与实线(Ⅰ)相比,活化能大大降低,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①CaCO3(s)=CaO+CO2(g);ΔH=177.7kJ/mol
②C(s)+H2O(g)=CO(g)+H2(g);ΔH=-131.3kJ/mol
③1/2H2SO4(l)+NaOH(l)=1/2Na2SO4(l)+H2O(l);ΔH=-57.3kJ/mol
④C(s)+O2(g)=CO2(g);ΔH=-393.5kJ/mol
⑤CO(g)+1/2O2(g)=CO2(g);ΔH=-283kJ/mol
⑥HNO3(aq)+NaOH(aq)=NaNO3(aq)+H2O(l);ΔH=-57.3kJ/mol
⑦2H2(g)+O2(g)=2H2O(l);ΔH=-517.6kJ/mol
(1)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有( )
(2)根据上述信息,写出C转化为CO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正确的反应中,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 );
(4)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有( )。
CH4、H2、C都是优质的能源物质,它们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CH4(g)+2O2(g)=CO2(g)+2H2O(l) ΔH= -890.3 kJ·mol-1
②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③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1)在深海中存在一种甲烷细菌,它们依靠酶使甲烷与O2作用而产生的能量存活,甲烷细菌使1 mol甲烷生成CO2气体与液态水,放出的能量____________(填“>”、“<”或“=”)890.3 kJ。
(2)甲烷与CO2可用于合成合成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CH4+CO2= 2CO+2H2,1 g CH4完全反应可释放15.46 kJ的热量,则:
①上图(所有物质均为气态)能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②若将物质的量均为1 mol的CH4与CO2充入某恒容密闭容器中,体系放出的热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CH4的转化率为 。
(3)C(s)与H2(g)不反应,所以C(s)+2H2(g)=CH4(g)的反应热无法直接测量,但通过上述反应可求出C(s)+2H2(g)=CH4(g)的反应热ΔH= 。
(4)目前对于上述三种物质的研究是燃料研究的重点,下列关于上述三种物质的研究方向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寻找优质催化剂,使CO2与H2O反应生成CH4与O2,并放出热量
B.将固态碳合成为C60,以C60作为燃料
C.寻找优质催化剂,利用太阳能使大气中的CO2与海底开采的CH4合成合成气(CO、H2)
相同温度下,有下列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1)2H2(l)+O2(g)=2H2O(l)△H1=-Q1kJ•mol-1
(2)2H2(g)+O2(g)=2H2O(l)△H1=-Q2kJ•mol-1
(3)2H2(l)+O2(g)=2H2O(g)△H1=-Q3kJ•mol-1
则Q1、Q2、Q3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 Q1=Q2<Q3 B.Q2 > Q1 >Q3
C. Q3> Q2> Q1 D.Q1=Q2=Q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