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异丙苯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异丙苯的分子式为C9H12
B. 异丙苯的沸点比苯高
C. 异丙苯和苯互为同系物
D. 异丙苯中碳原子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
下列各组离子在pH=1的水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
A.Ca2+;K+;CO;Cl-
B.Na+;SO;Cl-;K+
C.Na+;Fe2+;NO;SO
D.Na+;K+;CH3COO-;SO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氯化钡、纯碱、干冰
B.混合物:碱石灰、水玻璃、液氯
C.氧化物:过氧化钠、臭氧、一氧化碳
D.电解质:盐酸、烧碱、氯化钠溶液
化学与生活、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明矾净水是因为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粒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B.点燃爆竹后,硫燃烧生成SO3,污染环境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某实验小组同学模拟工业制碘的方法,探究ClO和I的反应规律。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实验及试剂 | 编号 | 无色NaClO3 溶液用量 | 试管中 溶液颜色 | 淀粉KI 试纸颜色 |
1 | 0.05 mL | 浅黄色 | 无色 | |
2 | 0.20 mL | 深黄色 | 无色 | |
3 | 0.25 mL | 浅黄色 | 蓝色 | |
4 | 0.30 mL | 无色 | 蓝色 |
(1)取实验2后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经检验,上述白色沉淀是AgCl。写出加入0.20 mL NaClO3后,溶液中ClO3-和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查阅资料:一定条件下,I-和I2都可以被氧化成IO3-。
作出假设: NaClO3溶液用量增加导致溶液褪色的原因是过量的NaClO3溶液与(1)中的反应产物继续反应,同时生成Cl2。
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实验4中的无色溶液进行以下实验,进一步佐证其中含有IO3-。
其中试剂X可以是 (填字母序号)。
a.碘水 b.KMnO4溶液 c.NaHSO3溶液
② 有同学提出,仅通过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的现象不能说明生成Cl2,便补充了如下实验:将实验4中的湿润淀粉KI试纸替换为湿润的淀粉试纸,再滴加0.30 mL 1.33 mol·L−1 NaClO3溶液后,发现湿润的淀粉试纸没有明显变化。进行以上对比实验的目的是 ,进一步佐证实验4中生成了Cl2。
获得结论:NaClO3溶液用量增加导致溶液褪色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小组同学继续实验,通过改变实验4中硫酸溶液的用量,获得如下实验结果:
编号 | 6.0 mol·L−1 H2SO4溶液用量 | 试管中溶液颜色 | 淀粉KI试纸颜色 |
5 | 0.25 mL | 浅黄色 | 无色 |
6 | 0.85 mL | 无色 | 蓝色 |
①对比实验4和5,可以获得的结论是 。
②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6的现象: 。
煤制天然气工艺是煤高效洁净利用的新途径之一,其工艺流程简图如下:
(1)反应I:C(s)+H2O(g)CO(g)+H2(g)ΔH=+135kJ·mol-1,通入的氧气会与部分碳发生燃烧反应。请利用能量转化及平衡移动原理说明通入氧气的作用: 。
(2)反应II:CO(g)+H2O(g)CO2(g)+H2(g)ΔH=−41kJ·mol-1。下图表示不同温度条件下,煤气化反应I发生后的汽气比(水蒸气与原料气中CO物质的量之比)与CO平衡转化率的变化关系。
①判断T1、T2和T3的大小关系: 。
②若煤气化反应I发生后的汽气比为0.8,经煤气化反应I和水气变换反应II后,得到C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则反应II应选择的温度是 (填“T1”“T2”或“T3”)。
(3)①甲烷化反应IV发生之前需要进行脱酸反应III。煤经反应I和II后的气体中含有两种酸性气体,分别是H2S和 。
②工业上常用热碳酸钾法脱除H2S气体得到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已知:CO(g)+H2O(g)CO2(g)+H2(g) ∆H1=−41kJ·mol−1
2H2(g)+O2(g)2H2O(g) ∆H2=−484kJ·mol−1
CH4(g)+2O2(g)CO2(g)+2H2O(g) ∆H3=−802kJ·mol−1
反应IV:CO(g)+3H2(g)CH4(g)+H2O(g)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