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碳及其化合物有广泛应用。 (1)工业冶炼铝,以石墨为阳极。阳极反应式为,可能发生...

碳及其化合物有广泛应用。

(1)工业冶炼铝,以石墨为阳极。阳极反应式为,可能发生副反应有。

(2)一氧化碳和空气在酸性介质中构成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为。如果理论输出电压为1.50V,能量密度E=      

(3)向75mL4mol•L-1KOH溶液中缓慢通入4480mLCO2气体(标准状况)恰好完全被吸收。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该吸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序为。

常温下,amol•L-1KHCO3溶液的pH=8,HCO3的水解常数约等于。用含a式表示

(4)已知2H2(g)+O2(g)=2H2O(l)H1=—571.6kJ•mol-1

2COg+O2g=2CO2gH2=—5660kJ•mol-1

COg+2H2gCH3OHgH3=—908kJ•mol-1

计算甲醇蒸气的燃烧热H     

(5)某温度下,发生可逆反应:CO(g)+H2O(g)CO2(g)+H2(g)

向某容器中充入10molH2和10molCO2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混合气体中CO2的物质的量与时间关系如下列所示:

 

0

5min

10min

15min

20min

25min

I800

10

080

070

065

050

050

II800

10

07

060

050

050

050

相对实验I,实验II可能改变的条件可能是,该温度下,平衡常数=。

若开始向绝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二氧化碳、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上述可逆反应。

下列图像正确且说明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

 

 

(1)2O2-4e=O2↑C+O2CO2(或2C+O22CO) (2)CO2e+H2O=CO2+2H2.87kW•h•kg-1 (3)①2CO2+3OH=CO32+HCO3+H2O ②c(K)>c(HCO3)>c(CO32)>c(OH)>c(H) ③ (4)-763.8kJ•mol-1 (5)①增大压强(或缩小体积)、加催化剂1②A 【解析】 试题分析:(1)电解铝,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电极反应式为2O2--4e-=O2↑,生成的氧气在高温下氧化石墨电极,发生的反应有C+O2CO2(或2C+O22CO); (2)①在酸性介质中CO氧化生成CO2,负极反应式为CO-2e-+H2O=CO2+2H+,故答案为:CO-2e-+H2O=CO2+2H+; ②1KgCO输出的电能:w=UIt=Uq=1.50×1000/28×2×6.02×1023×1.602×10-19J =1.033×107J,所以E==2.87kW•h; (3)n(KOH)=0.075L×4mol•L-1=0.3mol,n(CO2)=4.48L÷22.4L·mol-1=0.2mol,因为二者恰好反应,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O2+3OH-=CO32-+HCO3-+H2O,故答案为:2CO2+3OH-=CO32-+HCO3-+H2O; ②因为碳酸根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并且水解后都成碱性,所以离子浓度大小排序为c(K+)>c(HCO3-)>c(CO32-)>c(OH-)>c(H+); ③因为amol•L-1KHCO3溶液的pH=8,所以pH=10-6mol/L,HCO3-+H2O⇌H2CO3+OH- c(OH-)=c(H2CO3)=10-6mol/L,水解程度小,消耗HCO3-可忽省不计,所以K==; (4)①2H2(g)+O2(g)=2H2O(l)△H1=-571.6kJ•mol-1 ②2CO(g)+O2(g)=2CO2(g)△H2=-566.0kJ•mol-1 ③CO(g)+2H2(g)═CH3OH(g)△H3=-90.8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知,①+②×1/2-③得:CH3OH(g)+3/2O2(g)=CO2(g)+2H2O(l) △H=-571.6kJ•mol-1-566.0kJ•mol-1×1/2+90.8kJ•mol-1=-763.8kJ•mol-1; (5)①从数据看,I和II达到相同状态,说明平衡没有移动,若该可逆反应是等气体分子数反应,且反应物和产物都是气态,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加入催化剂也能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时间; 等气体分子数反应,可以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平衡常数,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都等于0.5mol,所以K==1; ②A.开始投入二氧化碳和氢气,从逆方向进行反应,反应吸热,开始温度下降,当温度不变时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B.开始投入二氧化碳和氢气,从逆方向进行反应,氢气体积分数由最大逐渐减小,故B错误;C.反应热只与化学计量数有关,与反应限度无关,所以焓变一直不变,故C错误;D.因为总质量不变,总物质的量也不变,所以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故D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的标志、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盖斯定律的计算应用、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电解池反应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比较分析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我们学习中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某同学在进行镁铝性质实验时,发现用铝分别与H浓度相同的稀硫酸和稀盐酸反应时,实验现象明显不同,在铝与硫酸反应中,产生的气泡很少,从反应本质看,两者的实验现象应该相同,在不考虑实验条件、操作和药品纯度的情况下,请你对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提出假设,并设计一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你的假设。你的假设是,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以下是著名的碘时钟实验

已知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和亚硫酸钠会发生如下一些反应

IO3-+3HSO3-=3SO42-+3H++I-IO3-+5I-+6H+=3I2+3H2O

I2+HSO3-+H2O=2I-+SO42—+3H+

分别配制下面三种溶液

溶液A:09g碘酸钾溶于少量温水中,再稀释到500mL

溶液B:045g亚硫酸钠配成溶液,稀释到500mL

溶液C:取5g可溶性淀粉,放在小烧杯中,加入25mL冷水,搅拌成悬浊液另取200mL水加热至沸,趁沸腾时倒入淀粉悬浊液并迅速搅拌,使淀粉糊化、溶解到溶液冷却后边搅拌边慢慢加入125mL浓硫酸,最后也稀释到500mL

溶液D:200mL水+50mLA液+50mLC液

溶液E:225mL水+25mLA液+50mLC液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原理,化学反应速率由那步反应决定.[填]

(2当哪种离子耗尽时才能见到溶液变蓝色______.(选填:I、HSO3、H+、IO3

(3在盛放D液和E液的两只烧杯里同时加入50mLB液.D、E两烧杯哪个溶液先变蓝色__________(填:D、E)

4)为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准备三份E液(各30OmL,配法同上)、用三支量筒分别量取50mLB液,同时把三份B液分别加入下述不同温度的三份E液中。

a第一份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到50左右,b第二份维持在室温,c第三份浸在冰水里冷却到近冰点先变蓝色的是___________。填:a、b、c

 

查看答案

ABCDEF六种化合物,其中ABCDE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焰色反应均为黄色,BCE均由三种元素组成。BC的组成元素相同,且C的摩尔质量比B80g/mol,回答:

1)固体化合物A为浅黄色粉末,该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为

A.离子键B.极性共价键C.非极性共价键D.氢键

2)下表为BF实验的部分内容

在含B的溶液中加入稀H2SO4,产生浅黄色浑浊和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②20mL沸水中滴加F的饱和溶液1~2mL所得液体呈红褐色
 

将实验得到的红褐色液体加热蒸发,灼烧,最终得到红棕色固体
 

 

 

写出B与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现由6种粒子Mn2+MnO4-H+H2OX2Y82-C中含有的阴离子),XY42-完成一个离子方程式,已知Mn2+为还原剂,得到1molMnO4-需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为mol

4).化合物DE相互转化DE,若有DH2O的混合物1304g,加热到完全反应后,气体产物通过浓H2SO4增重342g,剩余气体通过碱石灰增重220g,则混合物中D的质量为gH2O的化学式为

 

查看答案

常温下,取20mL某浓度的HCl作为待测液,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进行滴定假设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后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所用HCl的浓度是009mol·L─1,NaOH溶液浓度为003mol·L─1

B在B点,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Cl>cH+>cNa+>cOH

CA、B、C三点由水的电离产生的cH+大小依次为:A>B>C

D滴定前,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导致HCl浓度偏低

 

查看答案

某学生用NaHCO3和KHCO3组成的某混合物进行实验,测得如下数据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50mL盐酸

50mL盐酸

50mL盐酸

m混合物

92g

157g

276g

标况

224L

336L

336L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0mol·L-1

B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混合物中NaHCO3的物质的量分数为50%

C9.2g混合物中NaHCO3和KHCO3分别为50g和42g

D15.7g混合物恰好与盐酸完全反应

 

查看答案

将AlCl3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得到的沉淀物中铝元素的质量与溶液中所含铝元素的质量相等,原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可能是

A.1:3

B.1:4

C.2:5

D2:7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