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欲探究CuSO4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产生的蓝绿色沉淀组成,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
【提出假设】
假设1:沉淀为CuCO3;
假设2:沉淀为 ;
假设3:沉淀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可表示为nCu(OH)2·mCuCO3]。
【查阅资料】这三种沉淀受热均易分解,都生成黑色固体CuO。
【实验探究】
步骤1:将所得悬浊液过滤,先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无水乙醇洗涤,风干;
步骤2:取一定量所得固体,用如下装置(夹持仪器未画)进行定性实验;
【问题讨论】
(1)假设2中的沉淀为 ,提出该假设的理论依据是 ,
(2)步骤1用无水乙醇洗涤,再风干的目的 ,
(3)装置D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所起的作用是 ,
(4)若反应后A中蓝绿色固体变黑,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假设 (填写序号)一定不成立
(5)乙同学认为只要将上图中B装置的试剂改用下列某试剂后,通过观察便可验证上述所有假设,该试剂是 (填代号)
A.浓硫酸 B.无水CuSO4 C.碱石灰 d.P2O5
(6)该小组经试验确定假设3成立,他们想进一步测定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丙同学查得一些物质在20℃的数据(如下表)后,建议将C中的澄清石灰水改为Ba(OH)2溶液,其原因是 (双选,填代号)
溶解度(s)/g | 溶度积(Ksp) | 摩尔质量(M)g/mol | |||
Ca(OH)2 | Ba(OH)2 | CaCO3 | BaCO3 | CaCO3 | BaCO3 |
0.16 | 3.89 | 2.9×10-9 | 2.6×10-9 | 100 | 197 |
a.Ba(OH)2溶解度大于Ca(OH)2,能充分吸收CO2
b.Ba(OH)2为强碱,Ca(OH)2为弱碱
c.吸收等量CO2生成的BaCO3的质量大于CaCO3,测量误差小
d.相同条件下,CaCO3的溶解度明显大于BaCO3
(7)作上述调整后,若所取蓝绿色固体质量为27.1g,实验结束后装置B中无水氯化钙的质量增加2.7g,C中氢氧化钡溶液里产生沉淀的质量为19.7g。则该蓝绿色固体的化学式为 ,
由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组成的混合物ag,加入bmol/L的稀硫酸cL时固体恰好完全溶解。若将ag该混合物在足量的一氧化碳中加热充分反应,冷却后固体质量为
A.16bc克 B.(a-16bc)克 C.(a-32bc)克 D.无法计算
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A.下图装置中X为苯,可用于吸收NH3或HCl,并防止倒吸 | B.下图装置可用于铜与浓硫酸反应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硫 | C.下图装置可用于硫酸铜溶液的蒸发浓缩,然后冷却制硫酸铜晶体 | 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 |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用氯化铁溶液腐蚀铜板:Fe3++Cu=Fe2++Cu2+
B.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至溶液显中性:Ba2++OH—+H++SO42-=BaSO4↓+H2O
C.在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Mg2++2HCO3-+4OH-=Mg(OH)2↓+2H2O+2CO32-
D.向稀醋酸中加入石灰石:CaCO3+2H+=Ca2++CO2↑+H2O
下列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A.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的红色褪去
B.将5滴氯化铁饱和溶液滴入25ml煮沸的蒸馏水中继续加热,液体变红褐色
C.向Fe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D.将葡萄糖溶液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出现砖红色沉淀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证明氧化性:H2O2比Fe3+强 | 将硫酸酸化的H2O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
B | 鉴别溴蒸气和NO2 | 分别通入硝酸银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的是溴蒸汽 |
C | 证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 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后红色加深 |
D | 证明难溶物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 往黄色固体难溶物PbI2加水中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加 入NaI固体产生黄色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