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亚铁([CH3CH(OH)COO]2Fe.3H2O,Mr=288)是一种常用的补铁剂,可通过是一种常用的补铁剂,可通过乳酸与碳酸亚铁反应制得:CH3CH(OH)COOH+FeCO3+2H2O→[CH3CH(OH)COO]2Fe·3H2O+CO2↑。
已知FeCO3易被氧化:4FeCO3+6H2O+O2=4Fe(OH)3+4CO2。
某兴趣小组用FeCl2(用铁粉和稀盐酸制得)和NH4HCO3制备FeCO3的装置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NH4HCO3盛放在装置 中(填字母),该装置中涉及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2)将生成的FeCl2溶液和NH4HCO3溶液混合时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3)将制得的FeCO3加入到足量乳酸溶液中,再加入少量铁粉,75℃下搅拌反应。铁粉的作用是________,
反应结束后,无需过滤,除去过量铁粉的方法是 。
(4)该兴趣小组用KMnO4法测定样品中亚铁含量进而计算产品中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高锰酸钾标准液用_________滴定管盛装(填“酸式”或“碱式”)。下列操作会引起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
A.滴定管在盛装高锰酸钾前未润洗
B.滴定过程中,锥形瓶震荡的太剧烈,以致部分液体溅出
C.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
D.滴定前读数正确,滴定终点时仰视读数
(5)经查阅文献后,该兴趣小组改用铈(Ce)量法测定产品中Fe2+的含量。取2.880g产品配成100mL溶液,每次取20.00mL,进行必要处理,用0.1000mol·L-1Ce(SO4)2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平均消耗Ce(SO4)2 19.70mL。滴定反应如下:Ce4++Fe2+=Ce3++Fe3+,则产品中乳酸亚铁的质量分数为 。
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图甲表示200 ℃时容器中A、B、C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乙表示不同温度下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n(A)∶n(B)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200℃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v(B)=0.04 mol·L-1·min-1
B.20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5
C.当外界条件由200℃降温到100℃,原平衡一定被破坏,且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D.由图乙可知,反应xA(g)+yB(g)zC(g)的ΔH<0,且a=2
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辛是由C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甲+乙=丁+辛,甲+丙=戊+辛;常温下0.1mol/L丁溶液的pH为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C形成的单质可以在点燃条件分别与元素A、B、D形成的单质化合,所得化合物均存在共价键
B. 元素B、C、D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D) > r(C) > r(B)
C. 1.0 L 0.1 mol/L戊溶液中含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1 mol
D. 1 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约1.204 × 1024个电子
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具有生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吲哚乙酸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吲哚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吲哚乙酸与苯丙氨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B.吲哚乙酸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C.1 mol吲哚乙酸与足量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时,可以消耗5 mol H2
D.吲哚乙酸苯环上的二氯代物共有四种结构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向20mL0.5mol/LFeBr2(ap)中通入224mLCl2(标准状况):2Fe2++4Br-+3Cl2=2Fe3++2Br2+6Cl-
B.25℃时,向2mL0.1mol﹒L-1Na2S溶液中滴入几滴0.1mol﹒L-1Zn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滴加几滴0.1mol﹒L-1CuSO4溶液,则又有黑色沉淀生成,可以得出结论:Ksp(ZnS)>Ksp(CuS)
C.向30mL0.5mol/LNaOH(aq)中通入224mLCO2(标准状况):3OH-+2CO2=CO32-+HCO3-+H2O
D.已知25℃时,CH3COOH的Ka=1.8×10-5,HClO的Ka=3.0×10-8,等浓度的CH3COONa和NaClO溶液混合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是:C(Na+)> C(ClO-)> C(CH3COO-)> C(OH-)> C(H+)
下列物质的除杂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 被提纯的物质 | 杂质 | 除杂试剂 | 除杂方法 |
A | CO2(g) | SO2(g) | 饱和Na2CO3溶液、浓H2SO4 | 洗气 |
B | NH4Cl(ap) | Fe3+(ap) | NaOH溶液 | 过滤 |
C | NaCl(s) | KNO3(g) | AgNO3溶液 | 过滤 |
D | Cu(s) | Ag(s) | CuSO4 | 电解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