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反应KIO3+6H...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 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6NA

B电解精炼铜时,当电路中转移NA个电子,阳极溶解32g铜

C向仅含0. 2 mol FeI2的溶液中持续通入氯气,当有0.1 mo1 Fe2+被氯化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5NA

D将100mL01 mol/L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Fe(OH)3胶粒0.01NA

 

C 【解析】 试题分析:A.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转移5mol电子,生成3mol碘,故每生成3 mol I2转移的电子数为5NA,故A错误;B.电解精炼铜时,在阳极上放电的不止是铜,还有比铜活泼的杂质,故当电路中转移NA个电子时,阳极上溶解的铜的质量小于32g,故B错误;C.由于还原性碘离子大于亚铁离子,所以向仅含0. 2 mol FeI2的溶液中持续通入氯气,当有0.1mo1 Fe2+被氯化时,0.4nol碘离子以全部转化为单质碘,共转移电子0.5mol,所以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0.5NA,故C正确;D.一个Fe(OH)3胶粒是多个氢氧化铁的聚集体,故将100mL 0.1mol•L-1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Fe(OH)3胶粒小于0.01NA个,故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氧化还原反应计算;电解原理的应用 【名师点睛】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是历次考试的重要考点,往往与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等结合在一起考查,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一般难度不大。得失电子守恒法(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是最常用的解题方法,具体步骤:①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对应产物;②准确找出一个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对应的得失电子数目;③设未知数、依据电子守恒列出关系式、计算出未知量。注意,对于多步连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只要中间各步反应过程中电子没有损耗,可直接找出起始物和最终产物之间的电子守恒关系,快速求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把VL含有Mg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mol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份加入含bmol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A     B

C    D

 

 

查看答案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根据酸分子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将化学反应分为离子反应和非离子反应

根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 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A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

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胶体放置一段时间会聚沉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分离胶体和溶液胶体、溶液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不同胶体带电,所以稳定FeCl3饱和溶液加入冷水中可以制得Fe(OH)3胶体

A①②     B③④        C         D

 

查看答案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