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向硫酸铜水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形成蓝色沉淀,...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向硫酸铜水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形成蓝色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再向溶液中加入乙醇有深蓝色晶体(化学式为[Cu(NH3)4]SO4·H2O析出。

(1)写出上述实验前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铜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铜单质晶体中的原子堆积模型属于           堆积(填堆积模型名称)。

(3)在上述深蓝色晶体所含的非金属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填元素符号)。该晶体中的阴离子的立体构型是            ,阴离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4)氨的沸点         (填“高于”或“低于”)膦(PH3),原因是               

(5)Cu的一种氯化物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氯化物的化学式是         。若该晶体的密度为ρg·cm-3,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该晶胞的边长为a=           nm。

 

(1)Cu2++2NH3·H2O=Cu(OH)2↓+2NH4+(2分) Cu(OH)2+4 NH3·H2O=[Cu(NH3)4]2++2OH-+4H2O(2分) (2)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 3d104s1(1分) 面心立方最密堆积(1分) (3)O(1分) N(1分) 正四面体(1分) sp3(1分) (4)高于(1分) 因氨分子间存在氢键,膦分子间不存在氢键而只存在范德华力,故氨的沸点高于膦的沸点(1分)(5)CuCl(1分)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可知实验前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Cu2++2NH3·H2O=Cu(OH)2↓+2NH4+、Cu(OH)2+4 NH3·H2O=[Cu(NH3)4]2++2OH-+4H2O。 (2)铜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9,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 3d104s1,铜单质晶体中的原子堆积模型属于面心立方最密堆积堆积。 (3)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则在上述深蓝色晶体所含的非金属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O,氮元素的2p轨道电子处于半充满状态,稳定性强,则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N。该晶体中的阴离子是氯酸根离子,中心原子S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4,且不存在孤对电子,所以其立体构型是正四面体,阴离子的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sp3。 (4)因氨分子间存在氢键,膦分子间不存在氢键而只存在范德华力,故氨的沸点高于膦的沸点。 (5)晶胞中氯原子的个数是4个,铜原子的个数是8×1/8+6×1/2=4,所以化学式为CuCl。根据m=Vρ可知a3ρ=,解得a==nm。 考点:考查物质结构与性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探究性实验小组的同学将打磨过的镁条投入到滴有酚酞的饱和NaHCO3溶液中,发现反应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的浅红色加深。该小组同学对白色不溶物的成分进行了探究和确定。

Ⅰ、提出假设:

(1)甲同学:可能是MgCO3

乙同学:可能       

丙同学:可能是xMgCO3·yMg(OH)2

(2)在探究沉淀成分前,须将沉淀从溶液中过滤、洗涤、低温干燥,洗涤沉淀操作方法是           

Ⅱ、定性实验探究:

(3)取沉淀物少许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产生大量气泡,则             同学假设错误(选填“甲”、“丙”)。

Ⅲ、定量实验探究:取一定量已干燥过的沉淀样品,利用下列装置测定其组成(部分固定夹持类装置未画出),经实验前后对比各装置的质量变化来分析沉淀的组成,得出丙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回答下列问题:

(4)实验合理的连接顺序:e→                                   g→h(各装置只使用一次)

(5)实验一段时间后,当B装置中               填实验现象,停止加热,说明固体已分解完全;打开f处的活塞,缓缓通入空气数分钟的目的是                   ,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6)指导老师认为上述实验装置末端还需再连接一个D装置,若无此装置,会使测出的x :y的值       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7)若改进实验后,最终装置B质量增加m克,装置D质量增加了n克,则x :y=            。(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

醋酸由于成本较低,在生产中被广泛应用。

(1)写出醋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若某温度下,CH3COOH(aq)与NaOH(aq)反应的△H= - 46.8kJ·mol-1,HCl(aq)NaOH(aq)反应的△H= - 55.6 kJ·mol-1CH3COOH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           kJ·mol-1

(2)某温度下,实验测得0.1mol·L-1醋酸电离度约为1.5%,则该温度下0.1mol·L-1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________(列出计算式,已知电离度

(3)近年来化学家研究开发出用乙烯和乙酸为原料、杂多酸作催化剂合成乙酸乙酯的新工艺,不必生产乙醇或乙醛做中间体,使产品成本降低,具有明显经济优势。其合成的基本反应如下:

下列描述能说明乙烯与乙酸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的是                

A.、乙、乙酸乙酯的浓度相同

B.酯化合成反应的速率与酯分解反应的速率相等

C.断开1mol碳碳双键的同时乙酸恰好消耗1mol

D.体系中乙烯的百分含量一定

(4)在n(乙烯)与n(乙酸)物料比为1的条件下,某研究小组在不同压强下进行了在相同时间点乙酸乙酯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的测定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度在60~80℃范围内,乙烯与乙酸酯化合成反应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        [用(P1)、(P2)、(P3)分别表示不同压强下的反应速率]分析其原因为            

②压强为P1MPa、温度60℃时,若乙酸乙酯的产率为30℅,则此时乙烯的转化率为       

③在压强为P1MPa、温度超过80℃时,乙酸乙酯产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④根据测定实验结果分析,较适宜的生产条件是        (填出合适的压强和温度)。为提高乙酸乙酯的合成速率和产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任写出一条)。

 

查看答案

工业上用硫铁矿石(主要成分FeS2)在沸腾炉中焙烧,经过一系列反应,得到硫酸焙烧后的矿渣用于炼铁其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反应物和产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面转化过程中,硫元素被氧化的反应是________(填反应编号)。

(2)写出反应②中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若用1000t含杂质28%的矿渣炼铁,理论上可得到含铁96%的生铁质量为_____________ t.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若有12.0g FeS2参加反应,则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           

(4)烟气中SO2的排放会造成酸雨工业上用Na2SO3溶液SO2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①常温下,SO2通入一定体积的1.0mol·L1Na2SO3溶液,溶液pH不断减小当溶液pH约为6时,吸收SO2的能力显著下降,此时溶液中c(SO32-)的浓度是0.2mol·L1,则溶液中c(HSO3)是            mol·L1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此时溶液显酸性的原因           

②向①中pH约为6的吸收中通入足量O2充分反应。反应后溶液10mL与10mLBaCl2溶液混合,欲使混合时能生成沉淀,所用BaCl2溶液的浓度不得低于         mol·L-1[已知25℃时,Ksp(BaSO3)=5.48×10-7 , Ksp(BaSO4)= 1.08×10-10]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种数相同的一组是

A. C4H10C3H6    B. C5H12C2H6O

C. C2H2Cl4CH2Cl2    D. CH2OC2H4O2

 

查看答案

宝鸡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出土了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等五万余件青铜器。研究青铜器(含CuSn等)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的腐蚀对于文物保护和修复有重要意义。下图为青铜器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青铜器发生电化学腐蚀,图中c作负极,被氧化

B. 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 4e+2H2O=4OH

C. 环境中的Cl与正、负两极反应的产物作用生成a的离子方程式为2Cu2+3OH+Cl=Cu2 (OH)3Cl↓

D. 若生成0.2 mol Cu2(OH)3Cl,则理论上消耗的O2体积为4.48L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