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Cu+2H2SO4(浓) CuSO4+SO2↑+2H2O中,还原产物是
A.CuSO4 B.H2SO4 C.H2O D.SO2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石墨 B.液态HCl C.葡萄糖 D.Na2CO3溶液
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的是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碱的是
A.MgO B.SO2 C.H2SO4 D.Ca(OH)2
硫酸厂的烧渣主要成分是Fe2O3,其次含少量的SiO2和FeS。工业上利用硫酸厂烧渣经回收处理制得绿矾(FeSO4·7H2O)和一种聚铁胶体[Fe(OH)SO4]n。绿矾是治疗缺铁性贫血药品的重要成分,而聚铁胶体是重要的水处理剂。上述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请通过分析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灼烧产生的尾气对大气有污染,因此工业生产中必须进行回收处理,下列方法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_:
A.用氨水吸收 B. 直接用水吸收
C. 用浓硫酸吸收 D. 与空气混合用石灰石粉末悬浊液吸收
(2)操作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干燥保存等;
(3)在由溶液X制聚铁胶体过程中①调节pH及②控制温度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反应釜中FeS、O2及稀H2SO4反应硫酸铁等物质,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研究性小组为探究绿矾(相对分子质量:278)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加热分解反应的产物(已知分解产物全为氧化物),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 实验开始时,在点燃C处酒精喷灯之前应先打开活塞通CO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组同学设计的装置存在着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组同学称取55.6 g绿矾按上图装置进行实验。待绿矾分解完全后,E瓶中产生了23.3 g白色沉淀。将C中固体产物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取少量该溶液滴入KSCN溶液呈红色;另取少量该溶液滴入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不褪色。据写出绿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是目前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减小CO2的排放并用来制造有价值的化学用品是目前的研究目标。
(1)利用CO2与CH4生产合成气(CO、H2):
已知: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
CO(g)+H2O(g)CO2(g)+H2(g) ΔH=+2.8 KJ·mol-1
2CO(g)+O2(g)2CO2(g) ΔH=-566.0 KJ·mol-1
反应CO2(g)+CH4(g)2CO(g)+2H2(g) ΔH= ____________。
②250℃时,以镍合金为催化剂,向体积为4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6 mol CO2、6 mol CH4,开始发生如下反应:CO2(g)+CH4(g)2CO(g)+2H2(g)。经过一段时间达到平衡,平衡体系中各组分体积分数(某一成分物质的量占总气体物质的量的百分数)如下表:
物质 | CH4 | CO2 | CO | H2 |
体积分数 | 0.1 | 0.1 | 0.4 | 0.4 |
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_。
(2)以二氧化钛表面覆盖Cu2Al2O4为催化剂,可以将CO2和CH4直接转化成乙酸。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如下图所示。250~300℃时,乙酸的生成速率减小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以氢氧化钾水溶液作电解质进行电解,CO2在铜电极上可转化为甲烷,该电极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2mol CO2和6molH2容积相同而温度不同的Ⅰ、Ⅱ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开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测得CH3OH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1所示。
①曲线Ⅰ、Ⅱ对应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Ⅰ_______KⅡ(填“>”“=”或“<”),可知该 反应是一个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②下列事实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C.CO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D.CO2的消耗速率与CH3OH的生成速率相等
E.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5)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CO2和H2O(g)转化为CH4和O2。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Ⅰ、Ⅱ、Ⅲ)作用下,CH4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上图2所示。在0~15小时内,CH4的平均生成速率Ⅰ、Ⅱ和Ⅲ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