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Ⅰ.工业上用氨催化氧化制硝酸。 (1)由氨氧化制备硝酸的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工业上用氨催化氧化制硝酸。

1)由氨氧化制备硝酸的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由于二氧化氮不能被水完全吸收,因此生成的气体须经过多次氧化、吸收的循环操作,使其充分转化为硝酸(如果不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其它损失).

①从理论上分析,要使氨气完全转化为硝酸,则原料氨气和氧气物质的量的投料比至少为____

②如果按理论上的原料比将原料放在一个具有反应条件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所有物质不与外界交换,则最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某学习小组为了模拟工业上氨氧化制硝酸,用下列仪器进行实验:

C装置可以加热,回答下列问题:

3)装置图中虚线方框内必要仪器的名称和所盛试剂分别为_________

4A处的玻璃导管设置成可上下抽动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在D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

6E的作用是___________E中倒置漏斗可防倒吸,能防倒吸的原因是__________

 

4NH3+5O2 4NO+6H2O1/277.8%干燥管、碱石灰控制氨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出现红棕色吸收尾气漏斗上方空间大,可容纳大量水,水进入漏斗中,烧杯内水面下降,与漏斗边缘脱离,漏斗中水回流至烧杯 【解析】(1)氨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被氧气氧化为N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 4NO+6H2O; (2)①由4NH3+5O2 4NO+6H2O、4NO+3O2+2H2O=4HNO3,可得:NH3+2O2=HNO3+H2O,则原料氨气和氧气物质的量的投料比为1︰2; ②由4NH3+5O2 4NO+6H2O、4NO+3O2+2H2O=4HNO3,可得:NH3+2O2=HNO3+H2O,则按理论上的原料比将原料放在一个具有反应条件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所有物质不与外界交换,则生成1molHNO3时,水是也是1mol,则硝酸的质量分数为:×100%=77.8%; Ⅱ.(3)装置A中所制NH3混有水汽,需要干燥,则虚线方框内为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4)通过A处玻璃导管上下抽动达到控制氨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的效果; (5)氨催化氧化生成的NO遇空气中的O2,立即生成红棕色的NO2,在D中观察到混合气体变为红棕色; (6)E中NaOH溶液可吸收氮氧化物的尾气,防止污染空气,E中倒置漏斗可防倒吸,能防倒吸的原因是漏斗上方空间大,可容纳大量水,水进入漏斗中,烧杯内水面下降,与漏斗边缘脱离,漏斗中水回流至烧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常温下,各取1mL PH=2的两种二元酸H2AH2B,分别加水稀释,PH变化与加水稀释倍数有如图所示变化,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H2A的酸性比H2B

B. c点溶液的导电性比a,b点溶液的导电性都强

C. 0.1mol/LNaHA溶液的PH=4,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HA-)>c(A2-)>c(H2A) >c(H+)>c(OH-)

D. Na2B的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试卷c(Na+)>c(B2-)>c(OH-)>c(H+)

 

查看答案

下图是制溴苯的简易实验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制备溴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 烧瓶中反应发生后,有白雾产生,继而充满红棕色气体

C. 实验加入试剂的顺序可以是:苯、液溴、铁粉

D. 为了增强验证HBr的实验效果,可将锥形瓶中的导管插入溶液中

 

查看答案

已知XYZW都是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的核外电子总数相等,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3倍,YZ可以形成两种以上气态化合物,W的族序数比X的族序数大1,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YZ以质量比为7:16组成的共价化合物有两种

B. XYXZ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稳定性前者大于后者

C. XZW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W>X

D. XYZ可以组成一种离子化合物,其中XYZ元素原子个数比为4:2:3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是一种以液态肼(N2H4)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某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的新型燃料电池。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的工作温度高达700~900℃时,O2-可在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中自由移动,反应生成物均为无毒无害的物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池内的O2-由电极乙移向电极甲

B. 电池总反应为N2H4+2O2=2NO+2H2O

C. 当甲电极上有1molN2H4消耗时,乙电极上有1mol被氧化

D. 电池外电路的电子由电极乙移向电极甲

 

查看答案

相对分子质量都为88的饱和一元醇与饱和一元羧酸发生酯化反应,最多可得到的酯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 18    B. 16    C. 14    D. 12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