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某红色固体粉末样品可能含有Fe2O3和Cu2O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

某红色固体粉末样品可能含有Fe2O3Cu2O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组成进行探究。完成下列空格。

提出假设:

假设1:只存在Fe2O3;假设2_________;假设3:既存在Fe2O3也存在Cu2O

查找资料:Cu2O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反应:Cu2O+2H+=Cu+Cu2++H2O

实验方案设计与分析:

方案一:步骤一: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过量浓硝酸,产生一种红棕色的气体。由此可得出假设____不成立,写出产生上述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取少量步骤一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_______,振荡,若________,则说明假设3成立。

方案二:

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若固体全部溶解,说明假设_不成立。

方案三:

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测定该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假设样品完全反应):

步骤一:取样品并称量该样品的质量为m1

步骤二:测出反应前广口瓶和瓶内物质总质量m2

步骤三:测出反应后广口瓶和瓶内物质总质量m3

步骤四:计算得出矿物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

讨论分析:该实验方案________(填“能”或“不能”)测出矿物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不改变装置和药品,通过计算得出矿物中Fe2O3的质量分数,你还可以通过测定_______。若测得m1为3.04g,m3=m2+1.76g,则原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只存在Cu2O 1Cu2O+6HNO3(浓)=2Cu(NO3)2+2NO2↑+3H2O KSCN溶液 溶液显红色 2 能 测量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或广口瓶中沉淀的质量。(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52.63%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为化学实验探究题,为高考题的常见题型,题目难度较大。解答本题要结合题给信息和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作出预测、分析判断。 解答:①提出假设:根据题给信息:红色固体粉末样品可能含有Fe2O3和Cu2O中的一种或两种和假设1和假设3知假设2为:只存在Cu2O。 ③实验方案设计与分析:方案一:步骤一:样品与过量浓硝酸反应产生红棕色的NO2气体,硝酸发生了还原反应,Fe2O3中铁元素为+3价,只有氧化性,Cu2O中铜元素为+1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则红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u2O,由此可得出假设1不成立,Cu2O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化学方程式为1Cu2O+6HNO3(浓)=2Cu(NO3)2+2NO2↑+3H2O;若要证明假设3成立,则需要证明铁元素的存在,故步骤二为取少量步骤一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振荡,若溶液显红色,则说明假设3成立。 方案二:根据信息②Cu2O+2H+=Cu+Cu2++H2O知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若固体全部溶解,说明假设2不成立。 方案三:该实验方案的原理为Fe2O3 + 3CO2Fe+3CO2、Cu2O + CO2Cu+CO2,CO2+Ca(OH)2==CaCO3↓+H2O,通过测定反应前混合物的质量,反应前后广口瓶和瓶内物质总质量的差值,确定二氧化碳的质量,列方程组求解,能测出矿物中Fe2O3的质量分数;也可通过测量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或广口瓶中沉淀的质量,列方程组求解,确定矿物中Fe2O3的质量分数;若测得m1为3.04g,m3=m2+1.76g,则生成CO2的质量为1.76g,物质的量为0.04mol,根据氧原子守恒知混合物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0.04mol。设混合物中Fe2O3的物质的量为x,Cu2O的物质的量为y,则有①160g/molx+144g/moly=3.04g(质量守恒),②3x+y=0.04mol(氧原子守恒),联立①②解得x=0.01mol,y=0.01mol,则混合物中Fe2O3的质量为1.60g,则原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为1.60g/3.04g×100%=52.63%。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研究发现:一节电池烂在地里,能够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废旧电池的危害上要集中在其中所含的少量重金属上。将废旧锌锰电池回收处理,既能减少它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实现废电池的资源化利用。

(1)回收填料中的二氧化锰和氯化铵。已知:废旧干电池填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炭粉、氯化铵和氯化锌等,其中氯化铵、氯化锌可溶于水。回收物质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 操作中先将电池填料研碎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 操作l和操作2的名称都是___________,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③ 灼烧滤渣l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收二氯化锰:将废旧锌锰电池处理,得到含锰混合物,向该混合物加入浓盐酸并加热。

①写出MnOOH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② 锰回收新方法:向废旧锌锰电池内的混合物[主要成分MnOOH、Zn(OH)2]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和稀草酸(H2C2O4),并不断搅拌至无CO2产生为止,写出MnOOH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与使用浓盐酸回收锰相比,新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答l点即可)。

(3)用废电池的锌皮可用于回收制作ZnSO4·7H2O。过程中,需除去锌皮中的少量杂质铁,其方法是:常温下,加入稀H2SO4和H2O2,铁溶解变为Fe3+,加碱调节pH为4,使溶液中的Fe3+转化为Fe(OH)3沉淀,此时溶液中c(Fe3+)=_________。继续加碱调节pH为____时,锌开始沉淀(假定Zn2+浓度为0.1mol/L)。部分难溶的电解质溶度积常数(Ksp)如下表:

 

查看答案

自2013年以来我国“雾霾”污染日益严重。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项目针对北京强霾过程进行分析,强霾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有毒有害的含氮有机颗粒物。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是氮氧化物的上要来源。现在对其中的一些气休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1)用CH4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

已知:

①CH4(g)+4NO2(g)=4NO(g)+ CO2(g)+2H2O(g)     △H=-574kJ·mol-l 

②CH4(g)+4NO(g)=2N2(g)+ CO2(g)+ 2H2O(g)       △H=-1160kJ·mol-l

③H2O(g)=H2O(1)    △H=-44.0 kJ·mol-l

写出CH4(g)与NO2(g)反应生成N2(g)、CO2(g)和H2O(1)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2)为了减轻大气污染,人们提出在汽车尾气排气管口采用催化剂将NO和CO转化成无污染气体参与大气循环。T℃时,将等物质的量的NO和CO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反应过程中N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

①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②10 min内该反应的速率v(N2)=_______;该反应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T℃时该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

③若该反应△H<0,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④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NO和CO进行该反应,能判断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         b.CO2的浓度不再改变

c.2v正(NO)=v逆(N2)          d.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3)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的推广使用能大大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如图是一种甲醚燃料电池结构,请写出该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根据溶液电导率变化可以确定滴定反应的终点。在一定温度下,用0.1mol/LKOH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mL、浓度均为0.1mol/L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 B点的溶液中有:c(K+)>c(OH-)>c(CH3COO-)>c(H+)

B. A点的溶液中有:c(CH3COO-)+c(OH-)-c(H+)=0.1mol/L

C. C点水电离的c(OH-)大于A点水电离的c(OH-)

D. A、B、C三点溶液均有Kw=c(H+)·c(OH-)=1.0×10-14

 

查看答案

如右图所示,甲池的总反应式为:N2H4+O2=N2+2H2O,下列关于该电池工作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装置工作时,Ag电极上有气体生成

B. 甲池和乙池中的溶液的pH均减小

C. 甲池中负极反应为N2H4-4e-=N2+4H+

D. 当甲池中消耗0.1molN2H4时,乙池中理沦上最多产生6.4g固体

 

查看答案

五种短周期元素的某些性质如下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元素

元素的相关信息

M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盐

N

原子的M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

W

在短周期元素中,其原子半径最大

X

其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2倍,且低价氧化物能与其气态氢化物反应生成X的单质和H2O

Y

元素最高价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

 

 

A. M的气态氢化物具有还原性,常温下,该氢化物水溶液的pH>7

B. W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1:2

C. 由N和Y所形成的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D. N、W、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相互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