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甲苯氧化法制备苯甲酸的反应原理如下: + 2KMnO4+KOH+2MnO2↓+H...

甲苯氧化法制备苯甲酸的反应原理如下:

+ 2KMnO4+KOH+2MnO2↓+H2O

+ HCl+KCl

实验时将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置于图1装置中,在100 ℃时, 反应一段时间,再停止反应,并按如下流程分离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应的甲苯。

⑴实验室中实现操作Ⅰ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烧杯;操作Ⅱ的名称为_____

⑵如果滤液呈紫色,要先加亚硫酸氢钾,然后再加入浓盐酸酸化,若无此操作会出现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

⑶在操作Ⅲ中,抽滤前需快速冷却溶液,其原因是__________;如图2所示抽滤完毕,应先断开_____之间的橡皮管。

⑷纯度测定:称取1.220 g产品,配成100 mL溶液,取其中25.00 mL溶液,进行滴定 ,消耗KOH物质的量为2.4×10-3mol。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为_____

 

分液漏斗 蒸馏 过量的高锰酸钾氧化盐酸,产生氯气 得到较大的苯甲酸晶粒,便于抽滤 抽气泵和安全瓶 96% 【解析】试题分析:⑴操作I为分液操作,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分液漏斗、烧杯;操作II为蒸馏操作得无色液体A。 ⑵为了避免过量的高锰酸钾氧化盐酸,产生有毒的氯气,应该先加亚硫酸氢钾除去过量的高锰酸钾,然后再加入浓盐酸酸化。 ⑶为了得到较大的苯甲酸晶粒,便于抽滤,应该在抽滤前需快速冷却溶液;为了避免管道里的水在负压下回流,故在抽滤完毕,应先断开抽气泵和安全瓶。 ⑷根据“1~1KOH”,则产品中苯甲酸质量分数为。 考点:本题考查化学综合实验(分液、蒸馏、实验环保、安全、操作、计算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钒和镍及其化合物是重要的催化剂和合金材料。

(1)基态V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其中排布时能量最高的电子所占据能级的原子轨道有________个仲展方向。

(2)VO2+可形成配合物。中,三种非金属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

(3)镍形成的[Ni(NH3)6]2+、[Ni(CN)4]2-中,NH3分子中N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为______。与CN-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4)La-Ni合金是重要的储氢材料,储氢后的晶胞如图所示。

①合金中,1个La原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La原子数目为_______

②含有1mol Ni原子的合金中储存H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利用水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其相关反应的主要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SO2(g)+NH3·H2O(aq)=NH4HSO3(aq)    △H1=a kJ·mol-1 

NH3·H2O(aq)+NH4HSO3(aq)=(NH4)2SO3(aq)+H2O(l)   △H2=b kJ·mol-1

2(NH4)2SO3(aq)+O2(g)=2(NH4)2SO4(aq)        △H3=c kJ·mol-1 

⑴反应2SO2(g)+4NH3·H2O(aq)+O2(g)=2(NH4)2SO4(aq)+2H2O(l)的 △H=_____kJ·mol-1

⑵空气氧化(NH4)2SO3的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当温度超过60℃时,(NH4)2SO3氧化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⑶以磷石膏废渣和碳酸铵为原料制备硫酸铵,不仅解决了环境问题,还使硫资源获得二次利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SO4(s)+CO32—(aq)SO42—(aq)+CaCO3(s),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____ [已知Ksp(CaCO3)=2.9×10-9,Ksp(CaSO4)=9.1×10-6 ] 

⑷(NH4)2SO4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多种用途。 

①将黄铜精矿(主要成分Cu2S)与硫酸铵混合后在空气中进行焙烧,可转化为硫酸铜同时产生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研究硫酸铵的分解机理有利于对磷石膏的开发。在500℃下硫酸铵分解过程中得到4种产物,其含氮物质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写出该条件下硫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及数目:_____________ 

③(NH4)2SO4是工业制备K2SO4的重要原料。根据图乙中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简述工业上制备K2SO4晶体的设计思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实验室用NaClO3与Na2SO3制取ClO2气体,再由ClO2在强碱性条件下与过量的H2O2反应制得漂白剂NaClO2(装置如下图所示)。

已知:

(I)NaClO2饱和溶液在温度低于38℃时析出的晶体是NaClO3·3H2O,高于38℃时析出晶体是NaClO2

(Ⅱ)30 % H2O2超过40℃时会完全分解;

(Ⅲ)高于60℃时NaClO2分解成NaClO3和NaCl。

(1)装置A发生的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__

(2)①装置B中反应生成N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B装置需进行温度控制不超过40℃,在不改变NaOH溶液浓度和体积的条件下,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

(3)请补充从装置B反应后的溶液中获得NaClO2晶体的操作步骤。

①在55 ℃时蒸发结晶;②_______;③ ________;④________;得到成品。

(4)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证明实验后装置B所得混合溶液中的NaClO2具有氧化性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可供选用的试剂:稀H2SO4、FeCl2溶液、KSCN溶液)

 

查看答案

以NaCl等为原料制备KClO4的过程如下:

①在无隔膜、微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NaCl+H2O—NaClO3+H2↑(未配平)

②在NaClO3溶液中加入KCl发生复分解反应,降温结晶,得KClO3

③一定条件下反应:4KClO3=3KClO4+KCl,将产物分离得到KClO4

(1)电解时,产生质量为2.13g NaClO3,同时得到H2的体积为____________L(标准状况)。

(2)向NaClO3溶液中加入KCl能得到KClO3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该过程制得的KClO4样品中含少量KCl杂质,为测定产品纯度进行如下实验:

准确称取5.689g样品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从中取出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葡萄糖,加热使ClO4全部转化为Cl- (反应为:3 KClO4 +C6H12O6 ═ 6 H2O + 6 CO2 + 3 KCl),加入少量K2CrO4溶液作指示剂,用0. 20mol/L AgNO3溶液进行滴定至终点,消耗AgNO3溶液体积21.00mL。滴定达到终点时,产生砖红色Ag2CrO4沉淀。

① 已知:Ksp(AgCl)=1.8×10-10,Ksp(Ag2CrO4)=1.1×10-12,若c(CrO42-)=1.1×10-4mol/L,则此时c(Cl)=________________mol/L。

② 计算KClO4样品的纯度(请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G是一种新型香料的主要成分之一其结构中含有三个六元环。G的合成路线如下(部分产物和部分反应条件略去

己知:① RCH=CH2+CH2=CHR´----CH2=CH2+RCH=CHR´;

② B的核磁共振氢谱图显示分子中有6 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

D和F互为同系物

(1)(CH3)2C=CH2,分子中在同一平面内的原子数最多为_____。D分子中含有的含氧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

(2)A→B反应过程中涉及的反应类型依次为__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G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4)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F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② 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能发生水解反应;

其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4 组峰。

(6)模仿由苯乙烯合成F的方法写出由丙烯制取的合成线: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