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苯氧布洛芬钙G是评价较好的解热、镇痛、消炎药,下面是它的一种合成路线(具体反应条...

苯氧布洛芬钙G是评价较好的解热、镇痛、消炎药,下面是它的一种合成路线(具体反应条件和部分试剂略)

已知①氯化亚砜(SOCl2)可与醇发生反应,醇的羟基被氯原子取代而生成氯代烃。

(X表示卤素原子)

③R-X+NaCNRCN+NaX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2)B→C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F中所含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

(3)写出F和C在浓硫酸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A的同分异构体中符合以下条件的有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①属于苯的二取代物;②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共有4个吸收峰的分子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5)结合上述推断及所学知识,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任选无机试剂设计合理的方案,以苯甲醇()为原料合成苯乙酸苯甲酯()写出合成路线__________,并注明反应条件。

 

还原反应(加成反应) 羧基、醚键 6 【解析】与溴单质发生信息反应二生成A,则A为;A与苯酚钠反应生成B,结合最终产物可知该反应为取代反应,反应生成的B为;B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则C为;C与氯化亚砜(SOCl2)发生信息反应一生成D,则D的结构简式为:;D与NaCN发生现象反应三生成E,则E为;E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然后酸化得到F,结合最终产物可知F为,F与氯化钙反应得到苯氧布洛芬钙; (1)D的结构简式为; (2)B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F为,其含有的官能团为醚键和羧基; (3)和在浓硫酸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①属于苯的二取代物,说明苯环上有二个取代基,二基团之间有邻、间及对位;②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说明有一个基团为酚羟基,另一基团的组成为—C2H2Br,应该是含有碳碳双键,则此基团为—CH=CHBr、—CBr=CH2,则共有6种结构的同分异构体;其中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共有4个吸收峰的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5)以苯甲醇()为原料合成苯乙酸苯甲酯()路线图为。 点睛:根据反应条件推断反应类型:(1)在NaOH的水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可能是酯的水解反应或卤代烃的水解反应。(2)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卤代烃的消去反应。(3)在浓H2SO4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能发生醇的消去反应、酯化反应、成醚反应或硝化反应等。(4)能与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反应,可能为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5)能与H2在Ni作用下发生反应,则为烯烃、炔烃、芳香烃、醛的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6)在O2、Cu(或Ag)、加热(或CuO、加热)条件下,发生醇的氧化反应。(7)与O2或新制的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反应,则该物质发生的是—CHO的氧化反应。(如果连续两次出现O2,则为醇→醛→羧酸的过程)。(8)在稀H2SO4加热条件下发生酯、低聚糖、多糖等的水解反应。(9)在光照、X2(表示卤素单质)条件下发生烷基上的取代反应;在Fe粉、X2条件下发生苯环上的取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钛对于酸、碱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密度小,比强度高。已成为化工生产中重要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钛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其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有_____个。金属钛晶胞如图所示,晶胞参数为a=b=295.08pm,c=468.55pm,α=β=90°,γ=120°。金属钛为____堆积(填堆积方式),其中钛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

(2)用熔融的镁在氩气中还原TiCl4可得到多空的海绵钛。已知TiCl4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液体,熔点为-23℃,沸点为136℃,可知TiCl4______晶体。

(3)通过X-射线探明KCl、CaO、TiN晶体与NaCl晶体结构相似,且知两种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数据如下:

离子晶体

KCl

CaO

晶格能(kJ/mol)

715

3401

 

解释KCl晶格能小于CaO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钛可与C、N、O等元素形成二元化合物。C、N、O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4)钙钛矿晶体的结构如图所示。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晶胞中的原子可用x、y、z组成的三数组来表达它在晶胞中的位置,称为原子坐标。已知原子坐标为A(0,0,0);B(0,1/2,0);则Ca离子的原子坐标为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现代煤化工产生的H2S是一种重要的工业资源。请回答:

(1)用过量的NaOH吸收H2S,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硫化钠又称臭碱,其溶液盛装在带橡胶塞的试剂瓶中,请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溶液呈碱性的原因为:_______。己知:25℃时,H2S的Ka1=1×10-7,Ka2=1×10-12,计算此温度时1mol/LNa2S溶液的pH=____。(结果取整数)

(2)用电解法处理Na2S溶液是处理硫化氢废气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装置如图:

已知阳极的反应为xS2--2(x-1)e-=Sx2-,则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当反应转移nmole-时,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休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

(3)H2S是煤化工原料气脱硫过程的重要中间体。反应原理为:

①COS(g)+H2(g)H2S(g)+CO(g)     △H=+7kJ/mol

②CO(g)+H2O(g)CO2(g)+H2(g)    △H=-42kJ/mol

已知断裂1mol气态分子中的化学键所需能量如下表所示。

分子

COS

H2

H2O

CO

H2S

CO2

能量/kJ/mol

1323

436

926

X

678

1606

 

 

计算表中x=____________

(4)向2L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S(g),2molH2(g)和2molH2O(g),进行(3)中所述两个反应,其他条件不变,随着温度升高,CO的平衡体积分数增大,解释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平衡体系中COS的物质的量为1.6mol时,CO的体积分数为5%,则H2O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反应②的平衡常数为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

碲是ⅥA族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在化工生产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1)TeO2是两性氧化物,微溶于水,可溶于强酸、或强碱。TeO2和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碲酸(H6TeO6)是一种很弱的酸,Ka1=1×10-7,该温度下0.1mol/L H6TeO6的电离度α为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在酸性介质中,碲酸可将HI氧化成I2,若反应生成的TeO2与Te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试配平该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______HI+_____ H6TeO6=_____TeO2+_____Te+_____I2+_____H2O

(3)从粗铜精炼的阳极泥(主要含有Cu2Te)中提取粗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① 已知加压酸浸时控制溶液的pH为5.0,生成TeO2沉淀。如果H2SO4溶液浓度过大,将导致TeO2沉淀不完全,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② 防止局部酸度过大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

③ 对滤渣“酸浸”后,将Na2SO3加入Te(SO4)2溶液中进行“还原”得到固态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④ “还原”得到固态碲后分离出粗碲的方法_________,对粗碲进行洗涤,判断洗涤干净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常温常压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根据下列步骤完成实验:

①装配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用砂纸擦去镁带表面的氧化物,然后取0.0480g的镁带加入仪器a中,分液漏斗内加入足量1mol/L硫酸溶液

③量气装置中加入适量水,记录量气管读数(读数为0.10mL)

④通过分液漏斗向仪器a中加入适量硫酸溶液,使镁带与硫酸充分反应

⑤当镁带完全反应后,再次记录量气管读数(读数为49.60mL)。

完成下列填空: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通过分液漏斗向仪器a中加入硫酸溶液的操作是_______

(2)在记录量气管读数时,应注意将_______,再________,视线与量气管内凹液面相切,水平读数。

(3)该同学测出此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为__________,测定结果比理论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填字母代号)__________

a.镁带中氧化膜未除尽              b.镁带含有杂质铝

c.③记录量气管读数时俯视读数      d.镁带完全反应后有残留的未溶固体

(4)与原方案装置相比,有同学设想用装置B代替装置A,实验精确度更高。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某温度时,将nmol/L醋酸溶液滴入10 mL1.0mol/LNaOH溶液中,溶液pH和温度随加入醋酸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n>1.0    B. a点Kw=1.0×10-14

C. 水的电离程度:c>b    D. b点:c(CH3COO-)>c(Na+)>c(OH-)>c(H+)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