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卡片:溴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稀溴水呈黄色),易溶于CCl4等有机溶剂。
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在“探究Cl2、Br2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提出问题:Fe3+、Br2谁的氧化性更强?
(2)猜想: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 (填化学式)所致。
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 (填离子符号)所致。
(3)设计实验并验证: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利用下列提供的试剂,设计出一种方案进行了实验,并通过观察现象,得出乙同学的观点正确。
供选用的试剂:酚酞、CCl4、无水酒精、KSCN溶液、蒸馏水等。
请你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是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4)结论:氧化性:Br2>Fe3+
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5)实验后的思考: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Ⅰ.世界环保联盟即将全面禁止在自来水中加氯气(Cl2,黄绿色气体),推广采用光谱高效消毒剂二氧化氯,目前欧州和我国主采用Kesting法[原料为氯酸钠(NaClO3)与盐酸]制取ClO2,该法的缺点是同时会产生Cl2。该法制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 NaClO3 + 4 HCl = 2 ClO2↑+ Cl2↑+ 2 NaCl + 2 H2O
(1)该反应中,氧化剂为_______________ ,氧化产物为___________________ 。
(2)若反应生成0.1mol Cl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 。
(3)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填写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 还原性 ② 还原性、酸性 ③ 氧化性 ④ 氧化性、酸性
Ⅱ.已知过氧化钙(CaO2)的性质与过氧化钠相似。若在一定体积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钙,可以看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为彻底除去KCl溶液中的混有的Ba(OH)2杂质,若只准加一种试剂,则这种试剂最好选择______(写化学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 mL浓度为10.00 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 mol
B.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 mol,则0.15<n<0.25
C.n(Na+):n(Cl-)可能为7:3
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8:2:1
向一定量的Fe、FeO、Fe3O4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1mol•L﹣1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mL(标准状况)的气体,在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的质量是( )
A.11.2g B.5.6g C.2.8g D.无法计算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和后面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将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色 | SO2具有漂白性 |
B | 向某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 溶液显红色 | 原溶液中有Fe3+无Fe2+ |
C | 将稀硫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的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证明酸性:硫酸大于碳酸大于硅酸 |
D |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 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 |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
A. A B. B C. C D. D
下列离子组中所给离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当加入试剂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完全且正确的是
选项 | 离子组 | 加入试剂 |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A | Fe3+、S2-、Cl-、Na+ | NaOH溶液 | Fe3++3OH-=Fe(OH)3↓ |
B | Na+、Al3+、Cl-、SO42- | 少量KOH溶液 | Al3++3OH-=Al(OH)3↓ |
C | H+、Fe2+、SO42-、NO3- | BaCl 2溶液 | SO42-+Ba2+=BaSO4↓ |
D | Na+、K+、ClO-、SO42-、H+ | 通入少量SO2 | 3ClO-+SO2+H2O=2HClO+ SO42-+ Cl-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