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列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与盐酸反应最剧烈, 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 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2)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Ⅱ.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3)仪器B的名称为 ,干燥管D的作用为 .
(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l>I,则A中加浓盐酸,B中加KMnO4(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C中加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 的现象,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 溶液吸收尾气.
(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在A中加盐酸、B中加CaCO3、C中加Na2SiO3溶液,观察到C中溶液 的现象,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 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关于X、Y、Z三种元素,有以下五点信息
① 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② X单质可以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物为XZ,火焰呈苍白色;
③ XZ极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出X+和Z-,其水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④ 每2个X2分子能与1个Y2分子化合成2个X2Y分子,X2Y常温下为液体;
⑤ Z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1)试写出Z的元素符号______;化合物XZ的电子式:_______,X2Y的结构式_________。
(2)用电子式表示XZ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信息⑤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X2、Y2和KOH溶液一起可以构成新型燃料电池,写出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拆开1mol X—X键、1mol Z—Z键、1mol X—Z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243kJ、432kJ,计算反应X2(g)+Z2(g)=2XZ(g)的ΔH=________kJ/mol .
(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图甲
(2)NO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装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NO气体发生装置,如图甲所示。
①实验室若没有铜丝,而只有小铜粒,在使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时,可用丝状材料包裹铜粒以代替铜丝进行实验,这种丝状材料的成分可以是________(填选项编号)。
A.铁 B.铝
C.铂 D.玻璃
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斗中实际看到的气体是红棕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
(3)为证明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确实是NO,某学生另设计了一套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制取NO。反应开始后,可以在U形管右端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
图乙
①长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让反应停止的操作方法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收集NO气体的装置,合理的是________(填选项代号)。
已知元素aA、bB、cC、dD、eE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同周期的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属于同主族的元素__________。
(2)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
(3)上述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课外学习小组为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 溶液中一定含有SO
B. 溶液中一定含有NH
C. 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 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已知NH3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NH3尾气吸收的是( )
A. A B. B C.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