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以煤为原料可合成一系列燃料。 (1)已知:①2H2(g)+O2(g)= 2H2O...

以煤为原料可合成一系列燃料。

(1)已知:2H2(g)+O2(g)= 2H2O(g)△H=483.6kJ/mol

               CH3OH(g)+H2O(g)=CO2(g)+3H2(g)△H=+49.0kJ/mol

    请写出甲醇燃烧生成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CO、4mol H2,在适当的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2CO(g)+4H2(g)CH3OCH3(l)+H2O(l)△H=+71kJ/mol

该反应能否_________自发进行(填“能”、“不能”或“无法判断”)

下列叙述能说明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

a.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b.CO和H2的转化率相等

c.CO和H2的体积分数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e.1mol CO生成的同时有1mol OH键断裂

(3)CO2(g)+3H2(g)CH3OH(g)+H2O(g)△H<0  在一定条件下,某反应过程中部分数据如下表:

反应条件

反应时间

CO2(mol)

H2(mol)

CH3OH(mol)

H2O(mol)

恒温

恒容

(T1

2L)

0min

2

6

0

0

10min

 

4.5

 

 

20min

1

 

 

 

30min

 

 

1

 

 

0~10min内,用H2O(g)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H20)=_________mol/(L·min)

达到平衡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用分数表示),平衡时H2 转化率是_________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30min时改变温度为T2,此时H2的物质的量为3.2mol,则T1_________T2(填“>”、“<”或“=”),理由是_________。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30min时向容器中再充入1mol CO2(g)和1mol H2O(g),则平衡______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

(4)用甲醚(CH3OCH3)作为燃料电池的原料,请写出在碱性介质中电池负极反应式_________

 

CH3OH(g)+ O2(g)=CO2(g)+2H2O(g)△H=﹣676.4kJ/mol 或2CH3OH(g)+3O2(g)=2CO2(g)+4H2O(g)△H=﹣1352.8kJ/mol 不能 d 0.025 4/27 50% < 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答出“放热反应”和“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各1分) 不 CH3OCH3 — 12e— + 16OH— == 2CO32— + 11H2O 【解析】(1)①2H2(g)+O2(g)= 2H2O(g)△H=-483.6kJ/mol,②CH3OH(g)+H2O(g) =CO2(g)+3H2(g) △H=+49.0kJ/mol,根据盖斯定律,将①×3+②×2得:2CH3OH(g)+3O2(g) =2CO2(g)+4H2O(g)△H=(-483.6kJ/mol)×3+(+49.0kJ/mol)×2=﹣1352.8kJ/mol,故答案为:2CH3OH(g)+3O2(g)=2CO2(g)+4H2O(g)△H=﹣1352.8kJ/mol; (2)①2CO(g)+4H2(g)CH3OCH3(l)+H2O(l)△H=+71kJ/mol,该反应的△H>0,△S<0,根据△G=△H-T△S>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故答案为:不能; ②a.混合气体中CO和H2的组成一直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b.CO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大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转化率始终相等,不能说明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c.混合气体中CO和H2的组成一直不变,CO和H2的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 ,不能说明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d.容器的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质量变化,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时,能够说明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e.1mol CO生成的同时一定有1mol O-H键断裂,不能说明此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故选d; (3)①v(H2)= =0.075mol/(L·min),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v(H2O)= v(H2)=0.025mol/(L·min),故答案为:0.025; ②20min时,转化的CO2为2mol-1mol=1mol,则生成的CH3OH为1mol,而30min时CH3OH为1mol,故20min时到达平衡, CO2(g)+3H2(g)⇌CH3OH(g)+H2O(g) 开始(mol/L):2 6 0 0 转化(mol/L):1 3 1 1 平衡(mol/L):1 3 1 1 故平衡常数K===,平衡时氢气的转化率= ×100%=50%,故答案为: ;50%; ③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30min时改变温度为T2℃,此时H2的物质的量为3.2mol,说明平衡逆向一定,说明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则T1<T2, 若30min时只向容器中再充入1molCO2(g)和1molH2O(g),此时浓度商Qc===K,则平衡不移动,故答案为:<;该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不; (4)用甲醚(CH3OCH3)作为燃料电池的原料,在碱性介质中电池负极上甲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反应式为CH3OCH3 — 12e— + 16OH— == 2CO32— + 11H2O,故答案为CH3OCH3 — 12e— + 16OH— == 2CO32— + 11H2O。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碳化铝(Al4C3)用于冶金及催化剂,可由两种单质在高温下直接化合来制备,含有大量氮化铝(AlN)和少量Al2O3

已知:AlN+NaOH+H2O=NaAlO2+NH3↑.

   Al4C3与水接触,会很快放出易燃气体甲烷,并生成氢氧化铝。

为测定某Al4C3样品的含量,设计如下实验方案:取一定量的样品,选择以下装置测定样品中Al4C3的纯度(夹持仪器已略去).

(1)写出Al4C3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测定样品中Al4C3的纯度可以选择上图装置中的A、_________、C.

(3)完成以下实验步骤:组装好实验装置,首先_________,再加入实验药品,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NaOH浓溶液至不再产生气体.然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恢复到室温后,上下调节量气管使左右液面相平,然后读数.

(4)若要选择装置D:则D装置中所装试剂是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装置中球形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

(5)为测定生成气体的体积,量气装置中的X液体可以是_________(填字母).

         A.CCl4 B.H2O              C.

(6)若样品中含铝元素的质量是13.5g,滴加100mL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完全溶解且氢氧化钠也恰好完全反应,则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____.(忽略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

若将a处胶管用弹簧夹夹住,其他操作均同上(样品完全反应),则最终测定的结果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

磷酸铁锂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正极材料橄榄石型LiFePO4通过粘合剂附着在铝箔表面,负极石墨材料附着在铜箔表面,电解质为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锂盐。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LiFePO4+6C Li1-xFePO4+LixC6,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聚合物隔膜是阴离子交换膜;

B. 充电时,Li 迁移方向是“由右向左”

C. 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FePO4—xe = Li1-xFePO4 + xLi

D. 用该电池电解精炼铜,当转移电子1.25mol时能得到精铜32g,则电子利用率为80%

 

查看答案

25时,在10mL浓度均为0.1mol/L的NaOH和CH3COONa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的盐酸,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溶液加水稀释,逐渐增大

B. b→c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H3COO + H = CH3COOH

C. c点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

D. d点溶液中c(Na)=c(Cl)>c(CH3COOH)>c(CH3COO)>c(H

 

查看答案

薄荷醇的结构简式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薄荷醇分子中至少有12个碳原子共平面

B. 薄荷醇分子式为C10H20O,它是环戊醇的同系物

C. 1mol薄荷醇与足量Na反应生成22.4LH2

D. 在一定条件下,薄荷醇能发生取代、中和、氧化等反应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用铂丝蘸取溶液X进行焰色反应实验

火焰呈黄色

溶液X一定是钠盐溶液

B

将Cl2通入石蕊试液中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Cl2具有漂白性

C

向NaHCO3溶液中滴加NaAlO2溶液

有白色沉淀和气体产生

AlO2与HCO3发生了双水解反应

D

向FeBr2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再加 CCl4振荡

CCl4层无色

Fe2的还原性强于

Br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