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一个化学反应,我们不但要关心物质变化,还要研究能量变化和反应快慢。 (1)下面是...

一个化学反应,我们不但要关心物质变化,还要研究能量变化和反应快慢。

(1)下面是一个由天然气和水反应制备氢气的反应,其方程式为:CH4(g)+ 2H2O(g) CO2(g)+4H2(g)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该反应为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若已知,破坏1mol化学键需要吸收的热量如下表所示:则该反应吸收或放出热量为______kJ (用含a b c d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化学键

C—H

O—H

C=O

H—H

吸收热量(kJ/mol)

a

b

c

d

 

(2)一定温度下,将3 molA气体和1mol B气体通入一容积固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反应1min时测得剩余1.8molA,C的浓度为0.4mol/L,则1min内,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X为__________。若反应经2min达到平衡,平衡时C的浓度______0.8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已知达平衡时,该容器内混合气体总压强为p,混合气体起始压强为p0。请用p0、p来表示达平衡时反应物A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

 

吸热 4a+4b-2c-4d 0.2mol/(L.min) 2 小于 【解析】(1)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分析可知,反应物能量低于生成物,反应为吸热反应,CH4(g)+2H2O(g)⇌CO2(g)+4H2(g),破坏1mol化学键需要吸收的热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吸收的热量=4a+4b-2c-4d,故答案为:吸热; 4a+4b-2c-4d; (2)反应1min时测得剩余1.8molA,C的浓度为0.4mol/L,参加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3mol-1.8mol=1.2mol,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B为1.2mol×=0.4mol,则1min内,B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min);生成的C为0.4mol/L×2L=0.8mol,故1.2mol:0.8mol=3:x,解得x=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速率逐渐减小,若反应经2min达到平衡,后1min的平均速率小于前1min的平均速率,前1min内C的浓度变化为0.4mol/L,则后1min内C的浓度变化小于0.4mol/L,故平衡时C的浓度小于0.8mol/L;若已知达平衡时,该容器内混合气体总压强为p,混合气体起始压强为p0,故平衡后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3mol+1mol)×=mol,故平衡后混合气体物质的量减少量为(4-)mol,则: 3A(g)+B(g)⇌2C(g) 物质的量减少△n 3            2 n(A)     (4-)mol 故n(A)=(4-)mol× =(6-)mol,故A的转化率=×100%= ×100%,故答案为:0.2mol/(L·min);2;小于; ×100%。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本题的难点是平衡时反应物A的转化率的计算,相同条件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据此计算平衡后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利用差量法计算参加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再根据转化率定义计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如图A、B、C三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B中Sn极附近会出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 

C中Zn片上的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发生__________反应(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2)A、B、C中铁溶解的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质量相等的铁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构成原电池,如图,电子由_________极流出(填元素符号),一段时间后,两电极质量相差1.2g,则导线中通过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查看答案

A、B、C、D、E、F、G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元素原子核内无中子,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D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E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F与G位置相邻,G是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主族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G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___

(2)D与E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化合物甲,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含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甲中滴加足量水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F、G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是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4)用BA4D2EDA的水溶液组成燃料电池,电极材料为多孔惰性金属电极。在a极通入BA4气体,b极通入D2气体,则b极是该电池的_____极,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1molX气体跟amolY气体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aY(g) bZ(g).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X的转化率为25%.而且,在同温同压下还测得反应前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后混合气体密度的5/6,则a和b数值可能是(   )

A. a=1 ,  b=2    B. a=1,  b=3

C. a=2,  b=3    D. a=2,  b=1

 

查看答案

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下列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v(NH3)=2v(CO2)    B.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

C. 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D. 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研究前18号元素时发现,可以将它们排成如图所示的蜗牛形状,图中每个“·”代表一种元素,其中O点代表氢元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O点越远的元素原子半径越大

B. 虚线相连的元素处于同一族

C. B元素是图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D. AB组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