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常温常压下,一氧化二氯(Cl2O)为棕黄色气体,沸点为3.8℃,42℃ 以上会分...

常温常压下,一氧化二氯(Cl2O)为棕黄色气体,沸点为3.8℃,42℃ 以上会分解生成C12O2,Cl2O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HClO。

【制备产品】

甲组同学拟将氯气和空气(不参与反应)按体积比1:3混合通入含水8%的碳酸钠中制备Cl2O,并用水吸收Cl2O(不含Cl2)制备次氯酸溶液。

(1)仪器a 的名称是_________.

(2)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                         

(3)装置B中多孔球泡和搅拌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4)制备Cl2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反应过程中,装置B需放在冷水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

(6)装置E中生成的HClO见光易分解,宜采用_________(填颜色)平底烧瓶,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

【测定浓度】

(7)已知次氯酸可被KI、FeSO4等物质还原出Cl-。乙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测定装置E中所得溶液中HClO的物质的量浓度,请补充完整实验方案:用酸式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的次氯酸溶液于锥形瓶中,_______,(所提供试剂:淀粉KI溶液、0.10mol·L-1FeSO4溶液、0.10mol·L-1KmnO4酸性溶液)

 

三颈烧瓶 A、D、B、C、E 加快反应速率,使反应充分进行 2Cl2+Na2CO3=Cl2O+2NaCl+CO2(或2Cl2+Na2CO3+H2O=Cl2O+2NaCl+2NaHCO3) 防止反应放热后温度过高导致Cl2O分解 棕色 除去Cl2O中的Cl2 加入一定体积的0.10mol/L FeSO4溶液(足量),然后用0.10mol/L的KMnO4酸性溶液滴定至溶液变为浅红色,读数 【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1)仪器a为三颈烧瓶;(2)实验目的是制备Cl2O并制备次氯酸,原理是Cl2O是由Cl2与8%的Na2CO3反应,因此首先制备氯气,即A开始,制备的氯气中混有HCl和水蒸气,HCl能与碳酸钠反应,因此必须除去,一般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HCl,即A连接D,再通入到B装置,制备Cl2O,Cl2O中混有Cl2,利用Cl2易溶于有机溶剂,通过装置C分离出Cl2O,最后通入到E装置,装置连接顺序是A→D→B→C→E;(3)装置B中多孔球泡和搅拌棒的目的是加快反应反速率,多孔球泡增加氯气与液体的接触面积,使氯气充分反应;(4)根据信息,得出反应方程式为:2Cl2+Na2CO3=Cl2O+2NaCl+CO2(或2Cl2+Na2CO3+H2O=Cl2O+2NaCl+2NaHCO3) ;(5)Cl2O在高于42℃,会分解成Cl2和O2,因此装置B需放在冷水中,目的是防止反应放热后温度过高导致Cl2O分解;(6)HClO见光易分解,实验室保存见光受热分解药品时,一般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因此应用棕色平底烧瓶;根据(2)的分析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Cl2O中的Cl2;(7)根据题目中信息,次氯酸可被KI、FeSO4等物质还原出Cl-,加入一定体积的FeSO4溶液,要求过量,然后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对过量的FeSO4溶液进行滴定,然后求出与HClO反应FeSO4的物质的量,从而求出HClO的浓度,具体操作是加入一定体积的0.10mol·L-1 FeSO4溶液(足量),然后用0.10mol·L-1的KMnO4酸性溶液滴定至溶液变为浅红色,读数。 点睛:本题的难点是实验装置的连接,弄清楚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围绕实验目的和原理展开,实验目的是制备Cl2O并制备次氯酸,原理:2Cl2+Na2CO3=Cl2O+2NaCl+CO2,因此此实验首先制备氯气,制备的氯气中混有HCl,HCl能与碳酸钠反应,因此需要除去HCl,除去氯化氢一般用饱和食盐水,然后把氯气通入到三颈烧瓶中反应制备Cl2O,从三颈烧瓶出来的Cl2O混有Cl2,Cl2有毒,必须除去,利用氯气易溶于有机溶剂,除去Cl2,不能用NaOH溶液,否则会把Cl2O吸收,最后把Cl2O通入到水中制备HClO,因此连接顺序是A→D→B→C→E,从而对问题得出进行分析,得出结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Z的原子序数为W2倍。n、p、q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常温下n为气体.m、r、s分别是Z、W、X的单质,t的水溶液显碱性且焰色反应呈黄色,上述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Z>Y

B. 化合物p中只存在离子键

C.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W>X

D. 图示转化关系涉及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查看答案

298K时,向体积均为15.0mL、浓度均为1.00moL/L的氨水和NaHCO3溶液中分别滴加1.00mol/L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两个滴定过程均可选择酚酞作指示剂

B. 曲线aNaHCO3溶液的滴定曲线

C. V(盐酸)=4.00mL时,c(HCO3-)>c(NH4+)>c(CO32-

D. V(盐酸)= 15.00mL,c(Na+)=c(NH4+)

 

查看答案

U形管、铁棒、石墨棒、1 L 0.lmol/L CuCl2溶液等组成如图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同时打开K1、K2,铁棒上有紫红色物质析出

B. 只闭合K1,石墨棒上有紫红色物质析出

C. 只闭合K2,当电路中通过0.3mol电子时,两极共产生4.48L(标准状况)气体

D. 只闭合K2,一段时间后,将电解质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pH变大(不考虑Cl2的溶解)

 

查看答案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C2H4S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酸性KMnO4溶液中

得到纯净的C2H4

B

NaCl饱和溶液中先通入NH3至饱和,再通人足量CO2,过滤并洗涤

制备NaHCO3固体

C

向含少量FeBr2FeCl2溶液中滴入适量新制氯水,并加入CCl4萃取分液

制备纯净的FeC12溶液

D

5mL 0.1mol/L AgNO3溶液中加入1mL 0.1mol/L NH3·H2O

制备银氨溶液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甲、乙、丙三种物质是某抗生素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均能发生加成反应

B. 甲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中可能含有苯环和羧基

C. 甲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D. 用酸性KMnO4溶液可鉴别乙和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