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用于汽车刹车片的聚合物Y是一种聚酰胺纤维,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 ②W、D均为...

用于汽车刹车片的聚合物Y是一种聚酰胺纤维,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①

     ②W、D均为芳香化合物,分子中均只含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1)生成A的反应类型是______,试剂a是______,B中所含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

(2)① 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   

     ②“”的反应中,除X外,另外一种产物是______

     ③ 生成聚合物Y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Q是W的同系物且相对分子质量比W大14,则Q有_____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比为1:2:2:3的为______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4)只以为有机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写出合成路线__________(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取代反应 浓硝酸、浓硫酸 硝基 氯原子 H2O 10 【解析】先推理上面一行合成过程:由苯→A→B→D 的路径观察发现,对硝基苯胺之中的硝基缺少引入步骤。而未注明所用试剂的过程只有 A→B 一步,因此这一步是进行硝化,于是 B 应是对硝基氯苯。(1)苯与氯气在氯化铁催化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氯苯;反应A→B是硝化反应,试剂a为浓硝酸、浓硫酸;B是对氯硝基苯,官能团的名称是硝基、氯原子;(2)①接下来推理下面一行。由反应知 E 是乙烯,E→F 的反应可参照信息①反应,产物 F 应为,考虑到芳香化合物 W不饱和度为 6,而分子中除苯环外有两个碳四个氧(含两个不饱和度),结合只含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需要的高对称性,这两个碳四个氧应该是两个羧基,W 应该是对苯二甲酸。②考虑 W 是由 X 经高锰酸钾氧化得到,而 F 中含有两个甲基,猜测X 是对二甲苯,从而 X 化学式是 C8H10,F 化学式是 C8H12O,从而可以推测 F→X 的过程中另一种产物为水。由已知③D 为芳香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故 D 为对苯二胺,D与W发生缩聚反应生成的聚合物Y的化学方程式是:; (3)Q是W的同系物且相对分子质量比W大14,则多一个CH2,分子中除了苯环,还有两个羧基,碳原子还剩下一个,则若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则为-CH(COOH)2,结构只有一种;若有两个取代基,则为-COOH和-CH2COOH,两者在苯环上的位置为邻、间、对位三种;若有三个取代基,则两个羧基和一个甲基,先看成苯二甲酸,苯二甲酸两个羧基的位置有邻、间、对位,而苯环上的氢再被甲基取代的分别有2种、3种和1种;总计10种同分异构体;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比为1:2:2:3的为;(4)原料只有 1,3-丁二烯,因而合成六元环必须利用题中所给的信息反应;产物上下对称,因而应该是将 1,3-丁二烯进行 1,4-加成之后再与另一分子 1,3-丁二烯反应成环;两个醛基相隔两个碳,因而需要 1,3-加成之后叠加水解、氧化步骤;而产物中不存在碳碳双键,因而应该存在催化加氢环节,这一步必须安排在氧化生成醛基之前。具体合成流程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碳酸锂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等行业。工业上利用锂辉石(Li2Al2Si4Ox)制备碳酸锂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CaC2O4难溶于水

      ②Li2CO3的溶解度(g/L)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80

100

Li2CO3

1.54

1.43

1.33

1.25

1.17

1.08

1.01

0.85

0.7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锂辉石(Li2Al2Si4Ox)可以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其组成,形式为___________

(2)硫酸化焙烧温度不宜超过300℃,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焙烧中硫酸用量控制在理论用量的115%左右,硫酸加入过多的副作用是____________

(3)“深度净化”时,加入适量Na2C2O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4)“沉锂”需要在95℃以上进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工业上,将Li2CO3粗品制备成高纯Li2CO3的部分工艺如下:

a.将Li2CO3溶于盐酸作电解槽的阳极液,LiOH溶液做阴极液,两者用离子选择透过膜隔开,用惰性电极电解。b.电解后向LiOH溶液中加入少量NH4HCO3溶液并共热,过滤、烘干得高纯Li2CO3

①a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宜选用_____(“阳”或“阴”)离子交换膜。

②b中,生成Li2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SO2和氮氧化物的转化和综合利用既有利于节约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环境。

(1)H2还原法是处理燃煤烟气中SO2的方法之一。已知:

      2H2S(g)+SO2(g)=3S(s)+2H2O(l)  ΔH=a kJ·mol—1

      H2S(g)=H2(g)+S(s)   ΔH=b kJ·mol—1

      H2O(l)=H2O(g)  ΔH=c kJ·mol—1

写出SO2(g)和H2(g)反应生成S(s)和H2O(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SO2经过净化后与空气混合进行催化氧化可制取硫酸,其中SO2发生催化氧化的反应为:2SO2(g)+O2(g)2SO3(g)。若在T1℃、0.1 MPa条件下,往一密闭容器通入SO2和O2[其中n(SO2) ∶n(O2)=2∶1],测得容器内总压强与反应时间如图所示。

①图中A点时,SO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测得T2℃时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C点的正反应速率vc(正)与A点的逆反应速率vA(逆)的大小关系为vc(正)______vA(逆)(填“>”、“<”或“=”)。

③图中B点的压强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3)利用脱氮菌可净化低浓度NO废气。当废气在塔内停留时间均为90s的情况下,测得不同条件下NO的脱氮率如图Ⅰ、Ⅱ所示。

         图Ⅰ                   图Ⅱ                    图Ⅲ

①由图I知,当废气中的NO含量增加时,宜选用_________法提高脱氮效率。

②图Ⅱ中,循环吸收液加入Fe2+、Mn2+提高了脱氮的效率,其可能原因为____________

⑷研究表明:NaClO2/H2O2酸性复合吸收剂可同时有效脱硫、脱硝。图Ⅲ所示为复合吸收剂组成一定时,温度对脱硫脱硝的影响。

①写出废气中的SO2与NaCl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温度高于60℃后,NO去除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B中冷却装置未画出),将氯气和空气(不参与反应)以体积比约13混合通入含水8%的碳酸钠中制备Cl2O,并用水吸收Cl2O制备次氯酸溶液。

已知:Cl2O极易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HClOCl2O的沸点为3.8℃,42℃以上分解为Cl2O2

(1)①实验中控制氯气与空气的体积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使用多孔球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装置B中产生Cl2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B无冷却装置,进入C中的Cl2O会大量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中采用棕色圆底烧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次氯酸可被H2O2FeCl2等物质还原成Cl。测定C中所得次氯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方案:用_________量取20.00 mL次氯酸溶液于烧杯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用的试剂:H2O2溶液、FeCl2溶液、AgNO3溶液。除常用仪器外须使用的仪器有:电子天平,真空干燥箱)

 

查看答案

短周期元素 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e、f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 是淡黄色粉末,m 为元素 Y 的单质,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简单离子半径:Z<Y

B. 阴离子的还原性:Y>W

C. 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

D. W2Y2 中含有非极性键

 

查看答案

25℃时,将浓度均为 0.1 mol•L1、体积分别为 VaVb HA 溶液与 BOH 溶液按不同体积比混合,保持 VaVb100 mLVaVb 与混合液的 pH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Ka(HA)=106 mol•L1

B. b 点时,c(B+)=c(A)=c(H+)=c(OH)

C. c 点时,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D. a→c 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