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
(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酸性KMnO4溶液可以吸收SO2,试用图4所示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___。(填装置的编号)
(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①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的溶液不褪色。A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B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C瓶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
(4)装置②中所加的固体药品是_______________,可确证的产物是_______。
(5)装置③中所盛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可验证的产物是__________。
喷泉实验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试根据图3,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A的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分别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_______
A.HCl和H2O B.NH3和H2O C.NH3和CCl4 D.CO2和NaOH溶液
(2)在图B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_______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3)在图B的锥形瓶外放一水槽,锥形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_______
A.浓硫酸 B.生石灰 C.硝酸铵 D.烧碱
(4)比较图A和图B两套装置,以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A是_______上部烧瓶内压强;图B是_______下部锥形瓶的压强(填“增大”或“减小”)。
(5)如果只提供如图C的装置,引发喷泉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主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2 |
|
|
| ⑥ |
| ⑦ |
|
|
3 | ① | ③ | ⑤ |
|
|
| ⑧ | ⑩ |
4 | ② | ④ |
|
|
|
| ⑨ |
|
(1)10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______,除⑩外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
(2)①③⑤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 ;⑧⑨形成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
(3)①②③⑤⑧五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⑥的名称是____;元素④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元素⑦的氢化物和元素①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①⑨形成的化合物灼烧时火焰焰色为________;该化合物的溶液与元素⑧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①、⑤和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两两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元素③的单质在元素⑥⑦形成的某化合物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关于碱金属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碱金属的密度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逐渐减小
B. 从上到下,碱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
C. 钾与氧气或水反应比钠的反应剧烈,铷、铯的相应反应更剧烈
D. 碱金属元素阳离子的氧化性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依次增强
下列各组中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 酸性:HClO4>HBrO4>HIO4 B. 碱性:NaOH>Mg(OH)2>Al(OH)3
C. 稳定性:PH3>H2S> HCl D. 非金属性:F>O>S
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
元素 | N | S | O | Si |
原子半径/1010 m | 0.75 | 1.02 | 0.74 | 1.17 |
根据以上数据,磷元素的原子半径可能是
A. 0.80×1010 m B. 1.10×1010 m
C. 1.20×1010 m D. 0.70×101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