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设计实验以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Ⅰ:根据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探究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
已知A装置的烧瓶里装有大理石,分液漏斗里装有稀HNO3,B装置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C装置中装有Na2SiO3溶液,试回答: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现象推知,碳酸、硝酸、原硅酸的酸性强弱顺序是________,由此得出碳、氮、硅三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Ⅱ:已知常温下高锰酸钾与浓盐酸混合可产生氯气,利用该装置探究氯元素和溴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4)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论:氧化性: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
(11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
① |
|
| ||||||
|
|
|
| ② | ③ |
| ④ |
|
| ⑤ | ⑥ | ⑦ |
|
|
|
| |
(1)①—⑦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第 周期 族。
(2)可作为半导体材料的是 (写元素符号)。
(3)表中元素⑥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4)④与⑤形成的常见化合物的化学键的类型为 ,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5)表中元素①、②、③、⑤、⑦中,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数字序号)
(6)表中元素③、⑥它们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在25 ℃、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H3OH(l)+3/2O2(g)=CO2(g)+2H2O(l) ΔH=+725.76 kJ·mol-1
B.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1.52 kJ·mol-1
C.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725.76 kJ·mol-1
D.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451.52 kJ·mol-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气态氢化物RH3比气态氢化物HM稳定,表明非金属性R>M
B. 等物质的量的单质A和单质B跟足量的酸反应,A放出H2多,则金属性A>B
C. 含Q的酸比含N的酸的酸性强,则非金属性Q>N
D. 单质Y跟水反应比单质X与水反应剧烈,则金属性Y>X
下列比较金属性相对强弱的方法或依据正确的是( )
A. 根据金属失电子的多少来确定,失电子较多的金属性较强
B. 用钠来置换MgCl2溶液中的Mg,可验证钠的金属性强于Mg
C. 根据Mg和Al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来比较它们的金属性强弱
D. 根据碱性:NaOH>Mg(OH)2>Al(OH)3,可说明钠、镁、铝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在一密闭容器中通入A、B、C三种气体,保持一定温度,在t1~t4 s时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测定时刻/s 浓度 | t1 | t2 | t3 | t4 |
c(A)/(mol·L-1) | 6 | 3 | 2 | 2 |
c(B)/(mol·L-1) | 5 | 3.5 | 3 | 3 |
c(C)/(mol·L-1) | 1 | 2.5 | 3 | 3 |
A. 在t3 s时反应已经停止
B. t3~t4 s内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
C. 在容器中发生的反应为A(g)+B(g) ⇌C(g)
D. 在t2~t3 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mo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