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用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制取乙烯,将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推测在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浓硫酸的还原产物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之,再与溴水反应。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l)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必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在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为此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① I、Ⅱ、Ⅲ、Ⅳ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I______;Ⅱ______;Ⅲ______;Ⅳ______;(选填序号)。
A.品红溶液 B. NaOH溶液 C.浓硫酸 D.酸性KMnO4溶液
② 乙设计的实验中能确定生成了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2)为验证乙烯与溴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丙同学提出可将上述乙除杂后的气体通入溴水中,用pH试纸测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你认为是否合理______(填合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随即对准球员的受伤部位喷射药剂氯乙烷(沸点12.27℃),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要得到较纯净的氯乙烷应采用的制取方法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反应。决定氯乙烷能用于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的具体性质______________。
已知A、B、C、D、E、F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六中有机物,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部分物质已省略).其中A是一种生物生长调节剂,E具有水果香味,F是一种可制成多种包装材料的高分子化合物。
(1)C的结构简式为____。
(2)D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____,证明该官能团具有酸性的方法为 。
(3)写出图1转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① ____;② ;⑤ 。
(4)写出图1有机反应类型① ______ ;② ______。
(5) 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2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乙醇、醋酸,D中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请回答:
①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
②若用同位素 18O标记乙醇中的氧原子,则CH 3CH 2 18OH与乙酸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③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是 。
④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 。
(14分)A、B、C、D、E、F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B是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C是同周期中阳离子半径最小的元素,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与B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产物M是制备木材防火剂的原料,E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内层电子数之比为3﹕5。请回答:
(1)D的元素符号为 。
(2)F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
(3)用电子式表示由元素B和F组成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4)B单质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与C的单质同时放入水中,产生两种无色气体,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 。
(5)工业上将干燥的F单质通入熔融的E单质中可制得化合物E2F2。该物质可与水反应生成一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0.2mol该物质参加反应时转移0.3mol电子,其中只有一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参照元素①~⑩在表中的位置,请用化学用语作答:
(1)⑤、⑥、⑦ 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⑧、⑨、⑩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为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写出⑥在空气中加热生成的产物的电子式:_______。与⑧同族的砷(As)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
(4)⑦和⑩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非常特殊,其的熔点为190℃(2.02×105Pa),但在180℃就开始升华。据此判断,该是_______(填“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 , 可以证明你的判断正确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5)表中所列元素的原子间反应最容易形成离子键的是_________(填元素符号)。⑧与⑩元素形成的常见分子中所有原子______(填“是”或“不是”)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
(6)己知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元素②与元素⑦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写出元素②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将29.5g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溴水后,溴水增重7g,则混合气体中乙烯的体积分数是
A.75% B.50% C.30% D.25%
烯烃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氧化反应时,碳碳双键断裂,如被氧化为和(或写为R2CHO),某烯烃氧化后生成两分子CH3CHO,一分子,由此推断原烯烃是( )
A. CH2=CHCH2CH(CH3)CH=CH2 B. CH3CH=-CH=C(CH3)2
C. CH3CH=CHC(CH3)=CHCH3 D. CH3CH=CHCH=CH(CH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