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1)将钠、钾、镁、铝各1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________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_____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向Na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资料显示:钠、镁、铝都可以用于制备储氢的金属氢化物。
① NaH是离子化合物,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H2,该反应的还原剂是________________。
② NaAlH4是一种良好的储氢材料。NaAlH4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Ⅱ.为验证氯、溴、碘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①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②当B和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③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④……
(1)A中发生反应生成氯气,请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C管口“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④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程③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氯、溴、碘非金属性逐渐减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在一定温度下,10mL 0.40mol/L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
t/min | 0 | 2 | 4 | 6 | 8 | 10 |
V(O2)/mL | 0.0 | 9.9 | 17.2 | 22.4 | 26.5 | 29.9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 0~6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 3.3×10﹣2 mol/(L•min)
B. 6~10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 3.3×10﹣2 mol/(L•min)
C. 反应到6 min时,H2O2分解了50%
D. 反应到6 min时,c(H2O2)=0.30 mol/L
某温度时,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 2Z
B. 2 min时,反应达最大限度,但化学反应仍在进行
C. 反应开始至2 min,Z的反应速率为0.05 mol•L﹣1•min﹣1
D. 反应达到平衡时,压强是开始时的0.8倍
恒温下,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SO2 (g)+ O2(g) 2SO3(g),下列不能用来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容器中压强不再变化 B. SO2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C. 容器中混合物的密度不再变化 D. 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
室温下,同种规格的铝片分别与下列物质混合,产生氢气速率最大的是
A. 0.1 mol/L的盐酸15mL B. 0.15 mol/L的硫酸溶液8mL
C. 0.4 mol/L的硝酸12mL D. 18 mol/L的浓硫酸15mL
如表所示的五种元素中,W、X、Y、Z为短周期元素,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X | Y |
|
W |
|
| Z |
T |
|
|
|
A. X、Y、Z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
B. 物质W3X4中,每个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C. X、Y和氢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D. 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T与Z元素可形成化合物TZ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