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若以A点表示25℃时水的电离达平衡时的离子浓度,B点表...

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若以A点表示25℃时水的电离达平衡时的离子浓度,B点表示100℃时水的电离达平衡时的离子浓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纯水中25℃时的c(H+)比100℃时的c(H+)大

B. 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 H+)> =1×10-ll 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是11或3

C. 将pH = 9的Ba(OH)2溶液与pH =4的稀盐酸混合,并保持100 ℃的恒温,混合溶液的PH=7,则此Ba(OH)2的溶液和盐酸的体积比为10:1

D. 100℃时,某 NaS04 溶液中 c(S042- ) =5 ×10 -4mol • L-1,则溶液中 c(Na+): c(OH-)为104:1

 

B 【解析】A、水的电离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氢离子浓度增大,所以纯水中25°C时的c(H+)比100℃的时c(H+)小,A错误;B、根据题给图像知,250℃时水的离子积为10-14,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1mol•L-1,若溶液为酸性溶液,氢离子浓度为:0.001mol/L,溶液的pH=3;若溶液为碱性溶液,则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10-11mol•L-1,溶液pH=11,B正确;C、100℃时水的离子积为10-12,混合溶液的pH=7,反应后的溶液为碱性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10-7mol•L-1,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10-5mol•L-1;pH=9的Ba(OH)2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10-3mol•L-1,与pH=4的稀盐中氢离子浓度为1×10-4mol•L-1,设氢氧化钡的体积为x,盐酸溶液的晶体为y,则:(10−3x−10−4y)/(x+y) =1×10-5,解得x:y=1:10,C错误;D、100℃时,中性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10-6mol/L,c(S042- )=5×10-4mol•L-1,则硫酸钠溶液中钠离子浓度为1.0×10-3mol/L,溶液中c(Na+):c(OH-)=1.0×10-3mol/L:1.0×10-6mol/L=103:1,D错误,答案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如图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反应条件已略去)(  )

A. 反应①②③④⑤均属于氧化反应和离子反应

B. 反应说明该条件下铝的还原性强于锰

C. 相同条件下生成等量的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之比为1︰1

D. 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查看答案

在2 L恒容绝热(不与外界交换能量)容器中进行2A(g) +B(g) =2C(g)+D(s)反应,按下表数据投料,反应10 s后达到平衡状态,测得体系压强升高,前10s内v(A)= 0.025 mol/(L•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达平衡时,2v正(A)=v逆(B)    B. 平衡后,增加D的量,平衡逆向移动

C. 到达平衡时,n(B) =0.5 mol    D. 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

 

查看答案

Q、W、X、Y、Z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已知:X和X、W和Y 分别位于同主族且W、Y质子数之和是Q、X质子数之和的2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Q、W、Y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B. 在同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气态氢化物中,Z的氢化物沸点最高

C. 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X>Y>W

D.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具有酸性

 

查看答案

—种三室微生物燃料电池污水净化系统原理如图所示,图中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可用C6H10O5表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b电极为该电池的负极

B. b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C. a 电极反应式:C6H1005 -22e- +6H20 =6CO2↑ +22H+

D. 中间室:Na+移向左室,Cl-移向右室

 

查看答案

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 向海带灰浸出液中加入硫酸、双氧水:2I-+2H++H2O2=I2+2H2O

B. 自然界各种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产生的硫酸铜,遇到难溶液的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Cu2++SO42-+PbS═CuS+PbSO4

C. 在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SO2的排放:2CaCO3+O2+2SO2═2CaSO3+2CO2

D. 在盐碱地(含较多NaClNa2CO3)上通过施加适量CaSO4,可降低土壤的碱性:CaSO4+Na2CO3═CaCO3↓+Na2SO4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