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污染牛奶事件社会影响极坏。向牛奶和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主要是因为它能冒充蛋白质。已知三聚氰胺中含有碳、氢、氮三种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6。为测定三聚氰胺的组成,用下列各仪器装置,在过量的氧气流中将2.52g三聚氰胺样品氧化成CO2、H2O和N2。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的氧气按从左向右的流向,所选装置各导管的连接顺序是g接_______、____接___、____接j、k接___、____接___。
(2)装置F中CuO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前后称得A、B两装置的质量分别增加2.64g和1.08g,则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按(1)的连接方法,此实验装置存在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小组采用下图所示的装置,用环己醇制备环己烯。
已知:
| 相对分子质量 | 密度/g • cm-3 | 熔点/℃ | 沸点/℃ | 溶解性 |
环己醇 | 100 | 0.96 | 25 | 161 | 能溶于水 |
环己烯 | 82 | 0.81 | -103 | 83 | 难溶于水 |
(1)制备粗品
将12.5 mL环己醇与1mL浓硫酸加入试管A中,摇匀后放入碎瓷片,缓慢加热至反应完全,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
①在试管中混合环已醇和浓硫酸操作时,加入药品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碎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填字母)。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③将试管C置于冰水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备精品
①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醇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向粗品中加入饱和食盐水,振荡、静置、分层,环己烯在_______层(填“上”或“下”),分液后用________(填字母)洗涤。
a.酸性KMnO4溶液 b.稀硫酸 c.Na2CO3溶液
②再将提纯后的环己烯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蒸馏。图中仪器a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冷却水从______(填字母)口进入。蒸馏时要加入生石灰,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制备粗品时环已醇随产品一起蒸出,则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品质量_______(填“高于”、“ 低于”)理论产量。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已烯质量为6.5g,则产率是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利用催化氧化反应将SO2转化为SO3是工业上生产硫酸的关键步骤。
(1)T1℃时,在2L密闭容器中充入0.6molSO3,图1表示SO3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①平衡时,SO3的转化率为______(保留一位小数);在T1℃下反应2SO2(g)+O2(g) 2SO3(g) 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若其他条件不变,在8min时压缩容器的体积至1L,则n(SO3)的变化曲线为_______(填字母)。
②下表为不同温度(T)下反应2SO2(g)+O2(g) 2SO3(g) △H<0的化学平衡常数(K):
T/℃ | T2 | T3 |
K | 20.5 | 4.68 |
由此推知,其他条件相同,在T1、T2、T3三种不同温度下,反应从开始至达到平衡时所需要的时间最长的是 _____________。(填“T1”、“T2”或“T3”)
(2)在体系恒压的条件下进行反应:2SO2(g)+O2(g) 2SO3(g),原料气中SO2和O2的物质的量之比(k)不同时,SO2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2所示:图中k1、k2、k3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
请根据官能团的不同对下列有机物进行分类。
(1)芳香烃:________;
(2) 卤代烃:________;
(3) 醇:________;
(4)醛:________;
(5)羧酸:________;
(6)酯:________。
下列“试剂”和“烧杯中的物质”不能完成“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 试剂 | 烧杯中的物质 |
A | 醋酸的酸性强于苯酚 | 碳酸氢钠溶液 | ①醋酸 ②苯酚溶液 |
B | 羟基对苯环的活性有影响 | 饱和溴水 | ①苯 ②苯酚溶液 |
C | 甲基对苯环的活性有影响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①苯 ②甲苯 |
D | 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 金属钠 | ①水 ②乙醇 |
A. A B. B C. C D. D
下列有关方程式描述中,反应类型与其它三个反应不同的是( )
A. 2CH3CH2OH+O22CH3CHO+2H2O
B.
C. CH3CH2OH+CH3COOHCH3COOC2H5+H2O
D. CH4+Cl2CH3Cl+H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