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为T1时,在三个容积均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 2NO2(g)⇌2NO(g)+O2(g) ΔH>0。实验测得:υ正=υ(NO2)消耗=k正c2(NO2),υ逆=υ(NO)消耗=2υ(O2)消耗=k逆c2(NO)·c(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编号 |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 | 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1) | ||
| c(NO2) | c(NO) | c(O2) | c(O2) |
Ⅰ | 0.6 | 0 | 0 | 0.2 |
Ⅱ | 0.3 | 0.5 | 0.2 |
|
Ⅲ | 0 | 0.5 | 0.35 |
|
A.反应达平衡时,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总压强之比为1∶1
B.反应达平衡时,容器Ⅱ中 比容器Ⅰ中的大
C.反应达平衡时,容器Ⅲ中NO的体积分数大于50%
D.当温度改变为T2时,若k正=k逆,则T2>T1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46 g C2H5OH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8NA
B.4.48 L(标准状况)H2和CO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消耗O2分子数为0.1NA
C.1 L 0.5 mol/L的Na2S溶液中含S的粒子数目等于0.5NA
D.电解精炼铜时,阴极质量增重128 g,则转移电子数目大于4NA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质溶液导电为化学变化
B.Na、SiO2、H2O都称为分子式
C.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NH3为电解质
D.HClO、KNO3、H2O2中均含离子键
2018年10月在《自然-催化》杂志上刊登了中科院院士李灿发表的有关高效单核催化剂的文章,为实现“液态阳光”构想迈出了关键一步。“液态阳光”是指由阳光、二氧化碳和水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得到的绿色液态燃料。下列有关“液态阳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煤气化得到的水煤气不属于“液态阳光”
B.“液态阳光”的主要成分可能为甲醇、乙醇和氨基酸
C.“液态阳光”行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的变化
D.“液态阳光”有望解决全球化石燃料面临枯竭的难题
氯酸钾和亚硫酸氢钾溶液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lO3—+3HSO3—=3SO42—+Cl-+3H+。已知该反应的反应速率随c(H+)的增大而增大。如图所示为用ClO3—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该反应的υ-t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速率增大可能是c(H+)增大所致
B.纵坐标为υ(Cl-)的υ-t曲线与图中曲线完全重合
C.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t1~t2时间内ClO3—的物质的量的减少量
D.后期反应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浓度减小
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1869年门捷列夫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根据物理、化学性质进行排列,准确预留了甲、乙两种未知元素的位置,并预测了二者的相对原子质量,部分原始记录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位于现行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ⅢA族
B.原子半径比较:甲>乙>Si
C.原子序数:甲-Ca=1
D.推测乙的单质可以用作半导体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