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A | 用蘸有新制氯水的玻璃棒,滴到干燥的pH试纸表面 | 检验氯水的pH值 |
B | 稀盐酸和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胶状沉淀 | 证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 |
C | 金属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但不与熔融氢氧化钠生成氢气 | 证明金属铝不与氢氧化钠反应 |
D | 在电炉中,高温下焦炭将二氧化硅还原成粗品的硅单质 | 证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元素 |
A.A B.B C.C D.D
常温下,向如图所示的两个容积相同的刚性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M、N(如表所示),使两容器中压强相等。打开开关k,两容器中的气体充分混合后,恢复至常温,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固体影响忽略不计)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 )
装置 | 编号 | ||||
M | NH3 | HI | NO | H2 | |
N | Cl2 | Cl2 | O2 | O2 |
A.①=④>②=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④>②>③
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和CaCO3]为原料制备KClO3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打浆步骤,将电石渣配制成溶液
B.氯化步骤,发生的主要反应2Ca(OH)2 + 2Cl2 = Ca(ClO)2 + CaCl2 +2H2O
C.氯化过程加快氯气的通入速率,有利于提高KClO3的产率
D.KClO3晶体中可能混有 KCl、KClO等杂质
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l2和NO2在NaOH溶液中的反应,若通入适当比例的Cl2和NO2,即发生反应Cl2+2NO2+4NaOH=2NaNO3+2NaCl+2H2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与3 mol·L-1的盐酸共热制备氯气
B. 装置Ⅰ中盛放的试剂是浓硫酸,作用是干燥氯气
C. 装置Ⅲ的作用是便于控制通入NO2的量
D. 若制备的NO2中含有NO,应将混合气体通入水中以除去NO
通过不同的水处理方法可以得到不同质量标准的水,以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用水需要。下列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ClO2、O3代替氯气进行自来水消毒
B.用高铁酸钠(Na2FeO4)处理水中的微生物和细菌
C.用Na2SO4·10H2O等处理含有Mg2+、Ca2+的硬水
D.用Na2S处理工业废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
在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它们在不同的反应中表现各自的性质,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不一致的是( )
A.加入有色布条,一会儿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溶液中有HC1O存在
B.溶液呈黄绿色,且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有Cl2分子存在
C.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Cl-存在
D.加入NaOH溶液,氯水黄绿色消失,说明有HC1O分子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