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 ) A.易溶于水 B.与烧碱共热产生氨气 C....

下列不属于铵盐的共同性质的是 (  )

A.易溶于水 B.与烧碱共热产生氨气

C.都是晶体 D.受热分解都产生氨气

 

D 【解析】 铵盐都是易溶于水的白色晶体,铵盐都能与苛性钠反应生成氨气,铵盐都能加热分解,但不一定有氨气产生,如:NH4NO3N2O↑+2H2O,仅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酸,第二种是混合物,第三种是碱的是(  )

A.硫酸、Na2CO3•10H2OCaOH2

B.水、空气、纯碱

C.氧化铁、胆矾、生石灰

D.硝酸、食盐水、烧碱

 

查看答案

为了证明在实验室制备得到的Cl2中会混有HCl,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甲同学的示意图,所需实验装置从左至右的连接顺序:装置②__________

2)装置②中主要玻璃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备Cl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装置③中Cu的作用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设计仍然存在缺陷,不能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此,乙同学提出气体通入装置①之前,要加装一个检验装置⑤,以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你认为装置⑤应放入__________

6)丙同学看到甲同学设计的装置后提出无需多加装置,只需将原来烧杯中的AgNO3溶液换成紫色石蕊试液,如果观察到__________的现象,则证明制Cl2时有HCl挥发出来。

 

查看答案

工业上通常利用SiO2和碳反应来制取硅,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工业上还可以利用镁制取硅,反应为2Mg+SiO2=2MgO+Si,同时会发生副反应:2Mg + Si=Mg2Si。如图是进行Mg与SiO2反应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O2和H2O(g)的存在对该实验有较大影响,实验中应通入气体X作为保护气,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可选用________(填序号)。

A.石灰石   B.锌粒   C.纯碱

(2)实验开始时,必须先通一段时间X气体,再加热反应物,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当反应引发后,移走酒精灯,反应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待冷却至常温时,往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可观察到闪亮的火星,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副产物Mg2Si遇盐酸迅速反应生成SiH4(硅烷)气体,然后SiH4自燃。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两个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列物质转化中,A是一种正盐,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X是强酸时,ABCDE均含同一种元素;当X是强碱时,ABCDE都含另外同一种元素。请回答:

(1)A__________Y__________Z__________

(2)X是强酸时,E__________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是强碱时,E__________ 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O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

2NO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装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NO气体发生装置,如图甲所示。

①实验室若没有铜丝,而只有小铜粒,在使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时,可用丝状材料包裹铜粒以代替铜丝进行实验,这种丝状材料的成分可以是____(填序号)

A.铁     B.铝    C.铂   D.玻璃

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斗中实际看到的气体是红棕色的,原因是____(填化学方程式)

3)为证明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确实是NO,某学生另设计了一套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制取NO。反应开始后,可以在U形管右端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

①长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

②让反应停止的操作方法及原因是_____

4)以下收集NO气体的装置,合理的是___(填序号)

5)将32.64g铜与140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请回答:

NO的体积为_____LNO2的体积为____L

②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mLamol·L1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___ mol·L1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