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已知:①Fe(s)+1/2O2(g)==FeO(s);△H1= -272 kJ/mol;
②2Al(s)+3/2O2(g)==Al2O3(s);△H2= -1675kJ/mol,
则2Al(s)+3FeO(s)= Al2O3(s)+3Fe(s);△H= -859 kJ/mol
B.25℃时,向10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0mol/LNaOH和NH3·H2O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 10mL0.10mol/L 盐酸,混合溶液中 c(NH4+)+c(H+)=c(OH-)
C.25℃时,向0.10mol/LNaHSO3溶液中通入NH3至溶液PH=7(体积变化忽略),则有:
c(Na+)>c(NH4+)>c(SO32-)
D.比较Na2S2O3溶液与不同浓度稀硫酸反应速率的快慢是通过测定出现黄色沉淀的快慢来比较的,而不是采用排水法测量单位时间内气体体积的大小进行比较的
下列关于中和滴定的操作错误的是
A.滴定前需要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B.用对应加入的溶液润洗的仪器有:酸式滴定管、锥形瓶
C.用标准盐酸测定氨水的浓度,最适宜使用的指示剂是甲基橙
D.已知浓度的酸滴定未知碱液,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会造成计算值偏低
向10mL一定浓度的HCOOH溶液中不断滴加1mol·L-1的NaOH溶液,并一直保持常温,所加碱的体积与-lgc水(H+)的关系如图所示。c水(H+)为溶液中水电离的c(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Ka(HCOOH)的数量级为10-4
B.a、b两点的pH均为7
C.从a点到b点,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
D.混合溶液的导电性逐渐增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制氯水具有漂白性,故无法测定其pH值
B.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应迅速将稀的NaOH溶液和稀的盐酸在测定装置中混合
C.探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mL5%H2O2和1mL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 5% H2O2和lmL 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D.已知4H++4I-+O2=2I2+2H2O,为了利用该反应探究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所用试剂除1 mol·L-1 KI溶液、0.1 mol·L-1稀硫酸外,还需要用到淀粉溶液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所示的反应,若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变小
B.图所示的是与反应时含铝微粒浓度变化曲线,图中a点溶液中大量存在
C.表示等pH的盐酸与醋酸中分别加水稀释的pH变化,其中曲线b对应的是盐酸
D.表示向溶液中逐滴加稀盐酸,生成与所甲盐酸物质的量的关系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平衡体系加压 | 红棕色变浅 | 平衡正向移动 |
B | 用溶液滴定溶液 | 滴定终点约为 | 是二元酸 |
C | 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溶液,再加入几滴溶液 | 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又有黑色沉淀生成 | |
D | 在 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KCl固体不考虑温度变化 | 红色变浅 | 平衡逆向移动 |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