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温度为 T 时,向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反应 经过一段 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

温度为 T 时,向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反应 经过一段 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

50

150

250

350

0

 

 

A.反应在前 50 s 的平均速率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  ,则反应的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mol  mol    mol ,反应达到平衡前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mol   mol ,达到平衡时, 的转化率小于

 

C 【解析】 A.结合计算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为v(PCl3); B.由表格数据可知,250s达到平衡,利用平衡数据计算平衡前后的浓度变化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C.,,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 molPCl5、0.20 molPCl3和0.20 molCl2,; D.等效为起始加入1.0molPCl5,与原平衡相比,压强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A.由表中数据可知,50s内,,故A错误; B.由表中数据可知,平衡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即,故B错误; C.250s处于平衡状态,则:平衡常数, 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和,起始时的浓度为、的浓度为、的浓度为,浓度商,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达平衡前正逆,故C正确;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 mol 和 mol ,等效为起始加入,达到平衡时,的物质的量等于,平衡时的转化率,故D错误;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是某学生为探究AgCl沉淀转化为沉淀的反应所做实验的记录.

  

   

5mL  与一定体积 NaCl溶液,混合,振荡.

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向所得悬浊液中加入   溶液.

沉淀迅速变为黑色

将上述黑色浊液,放置在空气中,不断搅拌.

较长时间后,沉淀变为乳白色

滤出Ⅲ中的乳白色沉淀,加入足量溶液.

产生红棕色气体,沉淀部分溶解

过滤得到滤液X和白色沉淀Y;向X中滴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为了证明沉淀变黑是AgCl转化为的缘故,步骤INaCl溶液的体积范围为 ______

已知:,此沉淀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 ______

步骤V中产生的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______ ,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除含有AgCl外,还含有 ______

为了进一步确认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对比实验装置。

装置A中玻璃仪器有圆底烧瓶、导管和 ______ ,试剂W ______

装置C中的试剂为NaCl溶液和悬浊液的混合物,B中试剂为 ______

实验表明:C中沉淀逐渐变为乳白色,B中没有明显变化。

完成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Ag2S+_____NaCl+______ + ______ AgCl+S+ ______

______

CNaCl的作用是: ______

 

查看答案

某学生欲探究FeSO4溶液与浓HNO3的反应。

该同学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数滴浓硝酸,并振荡试管,预期现象为试管中会立即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焰色逐渐变黄。但实际操作时观察到液面上方气体变化红棕色,且试管中溶液颜色变为深棕色。

为了进一步探究溶液变为深棕色的原因,该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向FeSO4溶液和反应后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前者不变红色,后者变红,该现象的结论是________

(2)该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认为溶液的深棕色可能是NO2或NO与溶液中Fe2+或Fe3+发生反应而得到的。为此他利用如图装置(气密性已检验,尾气处理装备略)进行探究。

Ⅰ.打开活塞a、关闭b,并使甲装置中反应开始后,观察到丙中溶液逐渐变为深棕色,而丁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Ⅱ.打开活塞b、关闭a,一段时间后再停止甲中反应。

Ⅲ.为与Ⅰ中实验进行对照重新更换丙、丁后,使甲中反应重复进行步骤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与步骤Ⅰ中相同。

①铜与足量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乙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步骤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重新进行FeSO4溶液与浓HNO3的反应的实验,观察到了预期现象,其实验操作是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有关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等问题可从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得到一些认识.下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装置。(提示:通常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来检验物质中含有醛基)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连接安装完毕,进行实验前如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答:_____________

2)对A中的乙醇采用水浴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实验时,点燃B处的酒精灯后,先____________,再集中火焰加热铜丝,随后向装置中不断地缓缓鼓入空气,此时B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移去酒精灯,继续不断缓缓地鼓入空气,B中仍重复如上现象,说明B处发生的反应是一个____________反应(吸热放热”)

4)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能在此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5)装置D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某兴趣小组利用文献资料设计方案对氯及其化合物进行探究。

Ⅰ.用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

1)该小组利用右图装置及试剂制备并收集适量Cl2,装置BC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得的氯气中加入适量水,得到饱和氯水,饱和氯水中含氯元素的微粒有____________(写出全部微粒)。

3)饱和氯水与石灰石的反应是制取较浓HC1O溶液的方法之一。在过量的石灰石中加入饱和氯水充分反应,有少量气泡产生,溶液浅黄绿色褪去,过滤,得到的滤液其漂白性比饱和氯水更强。

滤液漂白性增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饱和氯水与石灰石反应生成HC1O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Ⅱ. ClO3ClH+反应的探究

4KClO3KCl与硫酸可以反应。该小组设计了系列实验研究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实验记录如下(实验在室温下进行):

烧杯编号
 

1
 

2
 

3
 

4
 

氯酸钾饱和溶液
 

1mL
 

1mL
 

1mL
 

1mL
 

氯化钾固体
 

1g
 

1g
 

1g
 

1g
 


 

8mL
 

6mL
 

3mL
 

0mL
 

硫酸(6mol/L
 

0mL
 

2mL
 

(____)mL
 

8mL
 

现象
 

无现象
 

溶液呈浅黄色
 

溶液呈黄绿色,生成浅黄绿色气体
 

溶液呈黄绿色,
生成黄绿色气体
 

 

 

该系列实验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3取用硫酸的体积应为______________mL

5)该小组同学查资料得知:将氯酸钾固体和浓盐酸混合也能生成氯气,同时有大量ClO2生成;ClO2沸点为10℃,熔点为-59℃,液体为红色;Cl2沸点为-34℃,液态为黄绿色。设计最简单的实验验证Cl2中含有ClO2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实验室从含碘废液(含有H2O CCl4I2I-等)中回收碘,操作过程如下:

1)向废液中加入Na2SO3溶液,发生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氧化操作在三颈烧瓶中进行(如图一),将溶液用盐酸调至pH约为2,缓慢通入Cl2。实验用水浴控制在40℃左右的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_______

3)某研究小组用图二装置对Cl2KI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发现通入Cl2一段时间后,KI溶液变为黄色,继续通入Cl2,则溶液黄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研究小组对所得无色溶液中碘元素的存在形态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一:没有I2形态;假设二:没有I形态;假设三:有IO3形态。

请设计实验证明假设一成立(试剂自选)。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一成立

 

 

若假设三成立,请写出生成IO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研究小组还进行了对加碘盐中KIO3含量测定的如下实验:

准确称取加碘盐m g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和过量的KI,再滴入适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将所得混合液配成250.00mL待测溶液。移取25.00mL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几滴淀粉试液,用c mol•L-1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终点,重复3次,测得平均值为V mL

已知:IO3+ 5I+6H+ =3H2O+3I2I2 +2S2O32=2I+S4O62。测定时,判断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由测定数据可求得该样品中含KI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用含mcV的代数式表示,MrKIO3=214 )。

在滴定操作正确无误的情况下,用此种测定方法测得的结果往往偏高,其原因是受空气的影响,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产生这一影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