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化学试题 >

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氧气氧化为乙醛,下面是一位同学对这个反应的实验设计。请你解...

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氧气氧化为乙醛,下面是一位同学对这个反应的实验设计。请你解答其中的问题。实验装置如图:

操作步骤:

①加热铜粉末,同时鼓入空气。

②加热烧瓶。

③停止加热烧瓶,然后再鼓入空气。

④再加热烧瓶。

⑤停止加热,取下试管,验证产物。

(1)该实验装置在实验前需要检验装置气密性,请你叙述检验方法:________

(2)烧瓶中盛装的液体是____,为了防止反应的____,在烧瓶中需要事先放置几片碎瓷片。

(3)操作步骤②时,玻璃管中粉末的颜色由___色变为___色,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操作⑤中,在试管中的溶液中滴入____,加热后试管内出现红色沉淀,实验中提供了酒精灯、火柴、胶头滴管等,为完成该实验,还需要一种非玻璃仪器。该仪器的名称是___

(5)当该同学把这个实验设计呈交老师时,老师以该实验方法存在安全隐患而否定了他的实验方法。请你评价该实验可能存在的危险是___________

 

关闭止水夹,点燃玻璃管下的酒精灯,微热玻璃管,如果试管中的细玻璃管中有气泡冒出,停止微热后,细玻璃管中有水柱上升,且短时间内不回落,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无水乙醇 暴沸 黑 亮红 CH3CH2OH+CuOCH3CHO+Cu+H2O 新制Cu(OH)2悬浊液 试管夹 热的乙醇气体是可燃性气体,在加热的体系中同时通入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是危险的,很容易发生爆炸 【解析】 (1)设法使装置内外形成气压差是气密性检查的常用手段,据此分析结合装置解答; (2)乙醇沸点低,在该反应中,为了防止暴沸而加入少量碎瓷片; (3)玻璃管中粉末为铜,铜受热与氧气反应变成黑色的氧化铜,氧化铜和乙醇发生氧化反应变成红色的铜,乙醇被催化氧化成乙醛; (4)检验乙醛需检验醛基,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夹持试管需试管夹; (5)在加热的体系中同时通入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易发生爆炸。 (1)检验气体制备装置气密性的原理就是将装置的一端导管口插入水中,再对气体发生装置微热,看导管中是否有气泡,若产生气泡,证明气密性良好,或停止加热,看导管中是否有回流的水柱,若产生回流的水柱,且不回落,就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在烧瓶中加热液体物质是乙醇,且需要液体加热至沸腾的实验,为防止产生暴沸现象,都需要添加沸石(碎瓷片),以防止突然发生的沸腾而导致的爆炸。 (3)步骤①Cu粉与O2反应产生CuO,加热烧瓶,发生反应:CH3CH2OH+CuO CH3CHO+Cu+H2O,所以看到的现象是固体粉末由黑色变为亮红色。 (4)乙醇被催化氧化产生乙醛,新制Cu(OH)2悬浊液可以用来检验含有醛基的物质,所以操作⑤中,在试管中的溶液中滴入新制Cu(OH)2悬浊液,若加热后试管内出现红色沉淀,证明产生了乙醛。为完成该实验,除了需要使用酒精灯、火柴、胶头滴管等外,夹持试管需要试管夹,所以还需要的一种非玻璃仪器就是夹持试管的试管夹。 (5)老师认为该实验方法存在安全隐患而否定了他的实验方法。该实验可能存在的危险是可燃性气体与氧化剂混合,在温度高的时候可能会导致爆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用所学有机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

A. 用大米酿造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时间越长越香醇

B. 欲将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性质,可加CuSO4溶液

C. 乙烯使溴水褪色与苯使溴水褪色的原因相同

D. 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高温

 

查看答案

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美国化学家和一位日本化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导电塑料领域的贡献,他们首先把聚乙炔树脂制成导电塑料。下列关于聚乙炔的叙述错误的是(

A.聚乙炔是以乙炔为单体发生加聚反应形成的高聚物

B.聚乙炔的化学式为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C.聚乙炔是一种碳原子之间以单双键交替结合的链状结构的物质

D.聚乙炔树脂不加任何填充物即可成为电的良导体

 

查看答案

最近美国宇航员(NASA)马里诺娃博士找到了一种比二氧化碳有效104倍的超级温室气体”——全氟丙烷(C3F8),并提出用其温室化火星使其成为第二个地球的计划。有关全氟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可能处在同一直线上

B.全氟丙烷的电子式为

C.相同压强下,沸点:C3F8C3H8

D.全氟丙烷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查看答案

下面有关葡萄糖与果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B. 它们都易溶于乙醇、乙醚

C. 二者都是六碳糖 D. 果糖比葡萄糖要甜

 

查看答案

下列物质属于芳香烃,但不是苯的同系物的是(  )

                                     

                            

A. ③ ④ B. ② ⑤ C. ① ② ⑤ ⑥ D. ② ③ ④ ⑤ 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