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铝(Al2O3) 和氮化硅(Si3N4)是优良的高温结构陶瓷,在工业生产和科技领域有重要用途。
(1)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实验能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性强弱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测定镁和铝的导电性强弱
b.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l2(SO4)3和MgSO4溶液的pH
c.向0.1 mol/L AlCl3和0.1 mol/L MgCl2中加过量NaOH溶液
(3)铝热法是常用的金属冶炼方法之一。
已知:4Al (s)+3O2(g) =2Al2O3(s) ΔH1 = -3352 kJ/mol
Mn(s)+ O2(g) =MnO2 (s) ΔH2 = -521 kJ/mol
Al与MnO2反应冶炼金属Mn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其反应如下:
3SiCl4(g) + 2N2(g) + 6H2(g) Si3N4(s) + 12HCl(g) △H<0
某温度和压强条件下,分别将0.3mol SiCl4(g)、0.2mol N2(g)、0.6mol H2(g)充入2L密闭容器内,进行上述反应,5min达到平衡状态,所得Si3N4(s)的质量是5.60g。
①H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________ mol/(L·min)。
②若按n(SiCl4) : n(N2) : n(H2) = 3 : 2 : 6的投料配比,向上述容器不断扩大加料,SiCl4(g)的转化率应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298K时,Ksp[Ce(OH)4]=1×10—29。Ce(OH)4的溶度积表达式为Ksp=_______________。
为了使溶液中Ce4+沉淀完全,即残留在溶液中的c(Ce4+)小于1×10-5mol·L-1,需调节pH为______以上。
在相同温度和体积均为1L的三个密闭容器中,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以三种不同的投料方式进行反应,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已知相同条件下2SO2(g)+O2(g)⇌2SO3(g) △H=-196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 | 甲 | 乙 | 丙 |
起始投入量 | 2molSO2和1molO2 | 2molSO3 | 2molSO2和2molO2 |
反应放出或吸收的 热量(kJ) | Q1 | Q2 | Q3 |
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 | n1 | n2 | n3 |
平衡转化率 | α1 | α2 | α3 |
平衡时压强 | p1 | p2 | p3 |
A.Q1=Q2>Q3 B.n2>n1>n3 C.α1+α2=1 D.p1>p2>p3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压强不变的容器中,通入和及固体催化剂,使之反应:,平衡时容器内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为起始时的。保持同一反应温度,在相同容器中,将起始物质的量改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B.第二次平衡的转化率为
C.第二次达平衡时的体积分数大于
D.达平衡时用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将和充入体积不变的1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达到平衡时,为,如果此时将和全部移走,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是
A. B. C. D.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DH<0。现将1 mol A和2 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 mol C和2 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图2 图3
A.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 mol A和2 mol 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
B.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B的体积分数增大,乙中B的体积分数减小
C.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的体积分数的2倍
D.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1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
向2l恒温恒容容器中加入2molMgSO4并充入2molCO,发生反应:MgSO4(s)+ CO(g)MgO(s)+ CO2(g)+SO2(g)△H>0。测得反应过程中残留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0 ~2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SO2)= 0.3 mol·l-1·min-1
B. 2 ~4min内容器内气体的密度没有变化
C.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8
D.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0 mol MgSO4和1.00 molCO,反应达到平衡时,n(CO2)>0.60 mol